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界推行的通用管理体系,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HSE管理体系中的风险管理是避免和减少健康安全环境事故的发生,将一切可预测、预防的危险因素逐一列举并加以控制,减少危险发生的有效管理体系,是HSE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一项工程活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之前,首先对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出现条件和导致事故的后果所作的宏观、概略分析。其目的是尽量防止采取不安全的技术路线、避免使用危险物质、工艺和设备。如果必须使用,也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上考虑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从而使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为事故。它的特点是做在行动之前,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损失。
1 分析步骤
1.1 熟悉系统
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对系统的目的、工艺流程、操作运行条件、周围环境等作充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由熟悉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根据以往的经验、资料及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信息,分析对象系统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预先考虑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
1.2 辨识危险因素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辨识能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使系统完不成任务的危险因素。
1.3 找出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和由危险因素发展为事故的条件。
1.4 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和研究防止事故的安全措施。
最后以危险性预先分析表的形式表示其分析结果,
2 危险因素的辩识
要对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首先要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即危险因素的辨识。所谓危险因素,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既然危险因素有一定潜在性质,辨识危险因素就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能够尽快辨识危险因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2.1 从能量转移考虑
能量 转移论认为,生物体(人)受伤害只能是能量转移的结果。从能量转移论出发,事故的三要素是:能量、转移途径和受害对象。由此,我们可以断言。凡是有能量积聚的地方就存在危险因素。能量既可以在受控的情况下,做有用功,生产产品,为人类服务;又可以在失控状态下做破坏功,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对一个系统进行危险因素辨识的时候,首先要辨识系统内存在的各种类型的能源,以及它们存的部位,有无发生能量失控转发铁可能,这种转移危及的范围内受害对象是什么?等等。
2.2 从人的操作失误考虑
一个系统运行状况和危险程度,除了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工艺条件外,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的可靠性。特别是我国,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设备尚达不到本质安全的地步,在系统运行中必然存在程度不同的危险因素。这样的系统尤其要靠人来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其发展为事故。这样,人的操作行为的可靠度对系统安全性有着更加重要的影响。
2.3 从外界因素考虑
系统的安全状况不仅取决于系统内部的人、物、环境因素及其匹配状况,有时还要受系统以外其它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外界发生事故对系统的影响,如火灾、爆炸;也有自然灾害对系统的影响,如地震、洪水、雷击等。尽管外界危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危害却很大。因此,在辨识系统危险因素时也应考虑这些因素,特别是处于设计阶段的系统。
3 危险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按照轻重缓急采取安全措施,有必要对危险因素划分危险等级。一般按其形成事故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a)1级:安全的,尚不能造成事故。
(b)2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当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c)3级:危险的,必然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立即采取措施。
(d)4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多人伤亡,系统损毁),必须立即排除。
吉林石化公司聚乙烯厂30万t/a乙烯装置自1996年9月投料试车以来,一直连续安全平稳运行到现在,已累计生产乙烯200多万吨,为公司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公司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同时也为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对30万t/a扩产改造,由现在的30万t/a扩产改造到38万t/a,聚乙烯装置由15万t/a提高到20万t/a,这是公司一期挖潜技术改造工程六个子项目中的2个主要项目,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以后,将使公司总的生产能力比现在有很大提高,使产量上升、消耗降低、能耗降低、成本降低,大大提高这2套装置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该公司要求生产、改造两不误,在组织正常生产安全平稳的同时,要抓好装置的扩产改造工作,即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基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为此,工厂领导决定以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为契机,在2个装置的检修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实施危险性预先分析的主动控制的办法,以确保实现2个装置边生产、边施工的安全生产目标。
1 施工作业中的风险识别
要对施工作业进行危害辨识,就必须弄清施工项目内容,熟悉施工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查找出来。针对装置改造有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动土、吊装及风、雨天等危险施工作业,工厂配合施工单位对各种危险作业进行危险度预测,即对每种危险作业进行危险性预先分析,查出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针对每个危险因素,分析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如:针对高空作业,查找出的危险因素有:支撑物损坏、安全带不合格、未带安全带、因走动取下安全带、在脚手架上滑倒、身体失去平衡等危险因素;对动火作业,查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未采取防火措施、未设监火人、未清除动火点附近的可燃物,动火完毕未仔细检查现场、动火点未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在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下的室外动火、可燃气体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分析仪器误差太大、取样分析没有代表性、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时间间隔太长(半小时以上)等。
2 分析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为危险事件条件危险性预见分析示例表见表1
3 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和研究防止事故的安全措施
在查出各种施工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后,工厂使用了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风险评价软件(LEC法),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定量的危害评价。
1 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原则,每个施工作业项目,均明确了项目负责人,即实行施工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为此,针对各个施工作业项目,工厂和施工单位严把三个关口,小的施工作业项目,由施工人员制定出施工安全措施,由装置安全工程师负责审核,项目负责人批准把关;中等施工作业项目,由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由工厂安全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负责人负责批准把关;大的施工作业及高、难、险作业项目,由项目指挥部组织施工单位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由工厂领导及公司安全部门共同把关。把住大、中、小这三个施工项目关,就为装置的安全改造打下了基础。
2 严格“票、证、书”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票证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装置安全改造的关键。无论大、中、小施工项目,都严格按规定办理施工作业许可证,凡涉及登高、进入有限空间、动火、动土作业,均按级别办理安全作业票。根据风、雨天及施工现场环境,将施工作业安全措施逐条列出并填写在有关票证书上,严格执行审批手续,让作业人员、项目负责人、装置负责人及厂安全部门职能人员均清楚地知道施工作业需注意的安全事项并逐级签字,明确安全责任,逐条落实,从而在措施上确保了施工作业的安全。
3 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监督
对于各类施工作业的危险性清楚了,就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从制度和措施上控制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工厂认真执行有关安全施工作业的规定和制度,如“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外来施工人员管理规定”、“动火、动电安全管理规定”、“起重作业十不吊”、“高空作业管理规定”、“安全检修50条”等。有了各项安全作业制度,能否得以顺利执行,这就需要强化现场安全监督,从组织上确保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由于职工安全意识强弱不同,如果现场无人监督,安全施工制度极可能得不到彻底贯彻执行,就必然会使安全措施流于形式,也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为此,工厂安全防火监督部门和车间安全防火人员及项目负责人认真负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火监督管理,对施工中违章作业及违章指挥人员立即纠正,对不听从管理的违章作业人员,视情况进行必要的停工学习和经济处罚。严格执行施工作业安全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监督,对实现装置的安全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4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从根本上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是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最有效措施。为此指派专人负责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施工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然后经过装置安全员的二级教育后,才允许进行施工作业。通过施工前的安全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效地保障了施工作业的安全,从根本上控制了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在本次检修和技术改造中,乙烯和聚乙烯装置参加检修和技术改造的队伍有8支,参加施工作业的员工近500人,预先分析风险因素150多项,制定风险消减措施590多条。工厂通过实施危险预先分析控制的实践,成功地实现了“无伤害、无事故、无污染”的预定目标,说明实施预先危险分析控制方法对工厂装置技术改造是适用的,同时也可说明这一方法对装置的检修施工作业也是适用的。这一方法的实施,提高了职工检修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严格执行安全检修制度,已成为检修职工的自觉行动。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这种方法应用还要不断完善,以实现为装置检修和技术改造保驾护航的目的。
黄柏 范连荣
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一项工程活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之前,首先对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出现条件和导致事故的后果所作的宏观、概略分析。其目的是尽量防止采取不安全的技术路线、避免使用危险物质、工艺和设备。如果必须使用,也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上考虑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从而使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为事故。它的特点是做在行动之前,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损失。
1 分析步骤
1.1 熟悉系统
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对系统的目的、工艺流程、操作运行条件、周围环境等作充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由熟悉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根据以往的经验、资料及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信息,分析对象系统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预先考虑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
1.2 辨识危险因素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辨识能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使系统完不成任务的危险因素。
1.3 找出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和由危险因素发展为事故的条件。
1.4 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和研究防止事故的安全措施。
最后以危险性预先分析表的形式表示其分析结果,
2 危险因素的辩识
要对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首先要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即危险因素的辨识。所谓危险因素,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既然危险因素有一定潜在性质,辨识危险因素就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能够尽快辨识危险因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2.1 从能量转移考虑
能量 转移论认为,生物体(人)受伤害只能是能量转移的结果。从能量转移论出发,事故的三要素是:能量、转移途径和受害对象。由此,我们可以断言。凡是有能量积聚的地方就存在危险因素。能量既可以在受控的情况下,做有用功,生产产品,为人类服务;又可以在失控状态下做破坏功,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对一个系统进行危险因素辨识的时候,首先要辨识系统内存在的各种类型的能源,以及它们存的部位,有无发生能量失控转发铁可能,这种转移危及的范围内受害对象是什么?等等。
2.2 从人的操作失误考虑
一个系统运行状况和危险程度,除了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工艺条件外,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的可靠性。特别是我国,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设备尚达不到本质安全的地步,在系统运行中必然存在程度不同的危险因素。这样的系统尤其要靠人来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其发展为事故。这样,人的操作行为的可靠度对系统安全性有着更加重要的影响。
2.3 从外界因素考虑
系统的安全状况不仅取决于系统内部的人、物、环境因素及其匹配状况,有时还要受系统以外其它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外界发生事故对系统的影响,如火灾、爆炸;也有自然灾害对系统的影响,如地震、洪水、雷击等。尽管外界危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危害却很大。因此,在辨识系统危险因素时也应考虑这些因素,特别是处于设计阶段的系统。
3 危险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按照轻重缓急采取安全措施,有必要对危险因素划分危险等级。一般按其形成事故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a)1级:安全的,尚不能造成事故。
(b)2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当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c)3级:危险的,必然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立即采取措施。
(d)4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多人伤亡,系统损毁),必须立即排除。
吉林石化公司聚乙烯厂30万t/a乙烯装置自1996年9月投料试车以来,一直连续安全平稳运行到现在,已累计生产乙烯200多万吨,为公司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公司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同时也为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对30万t/a扩产改造,由现在的30万t/a扩产改造到38万t/a,聚乙烯装置由15万t/a提高到20万t/a,这是公司一期挖潜技术改造工程六个子项目中的2个主要项目,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以后,将使公司总的生产能力比现在有很大提高,使产量上升、消耗降低、能耗降低、成本降低,大大提高这2套装置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该公司要求生产、改造两不误,在组织正常生产安全平稳的同时,要抓好装置的扩产改造工作,即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基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为此,工厂领导决定以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为契机,在2个装置的检修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实施危险性预先分析的主动控制的办法,以确保实现2个装置边生产、边施工的安全生产目标。
1 施工作业中的风险识别
要对施工作业进行危害辨识,就必须弄清施工项目内容,熟悉施工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查找出来。针对装置改造有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动土、吊装及风、雨天等危险施工作业,工厂配合施工单位对各种危险作业进行危险度预测,即对每种危险作业进行危险性预先分析,查出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针对每个危险因素,分析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如:针对高空作业,查找出的危险因素有:支撑物损坏、安全带不合格、未带安全带、因走动取下安全带、在脚手架上滑倒、身体失去平衡等危险因素;对动火作业,查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未采取防火措施、未设监火人、未清除动火点附近的可燃物,动火完毕未仔细检查现场、动火点未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在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下的室外动火、可燃气体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分析仪器误差太大、取样分析没有代表性、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时间间隔太长(半小时以上)等。
2 分析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为危险事件条件危险性预见分析示例表见表1
3 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和研究防止事故的安全措施
在查出各种施工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后,工厂使用了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风险评价软件(LEC法),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定量的危害评价。
1 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原则,每个施工作业项目,均明确了项目负责人,即实行施工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为此,针对各个施工作业项目,工厂和施工单位严把三个关口,小的施工作业项目,由施工人员制定出施工安全措施,由装置安全工程师负责审核,项目负责人批准把关;中等施工作业项目,由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由工厂安全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负责人负责批准把关;大的施工作业及高、难、险作业项目,由项目指挥部组织施工单位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由工厂领导及公司安全部门共同把关。把住大、中、小这三个施工项目关,就为装置的安全改造打下了基础。
2 严格“票、证、书”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票证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装置安全改造的关键。无论大、中、小施工项目,都严格按规定办理施工作业许可证,凡涉及登高、进入有限空间、动火、动土作业,均按级别办理安全作业票。根据风、雨天及施工现场环境,将施工作业安全措施逐条列出并填写在有关票证书上,严格执行审批手续,让作业人员、项目负责人、装置负责人及厂安全部门职能人员均清楚地知道施工作业需注意的安全事项并逐级签字,明确安全责任,逐条落实,从而在措施上确保了施工作业的安全。
3 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监督
对于各类施工作业的危险性清楚了,就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从制度和措施上控制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工厂认真执行有关安全施工作业的规定和制度,如“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外来施工人员管理规定”、“动火、动电安全管理规定”、“起重作业十不吊”、“高空作业管理规定”、“安全检修50条”等。有了各项安全作业制度,能否得以顺利执行,这就需要强化现场安全监督,从组织上确保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由于职工安全意识强弱不同,如果现场无人监督,安全施工制度极可能得不到彻底贯彻执行,就必然会使安全措施流于形式,也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为此,工厂安全防火监督部门和车间安全防火人员及项目负责人认真负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火监督管理,对施工中违章作业及违章指挥人员立即纠正,对不听从管理的违章作业人员,视情况进行必要的停工学习和经济处罚。严格执行施工作业安全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监督,对实现装置的安全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4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从根本上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是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最有效措施。为此指派专人负责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施工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然后经过装置安全员的二级教育后,才允许进行施工作业。通过施工前的安全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效地保障了施工作业的安全,从根本上控制了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在本次检修和技术改造中,乙烯和聚乙烯装置参加检修和技术改造的队伍有8支,参加施工作业的员工近500人,预先分析风险因素150多项,制定风险消减措施590多条。工厂通过实施危险预先分析控制的实践,成功地实现了“无伤害、无事故、无污染”的预定目标,说明实施预先危险分析控制方法对工厂装置技术改造是适用的,同时也可说明这一方法对装置的检修施工作业也是适用的。这一方法的实施,提高了职工检修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严格执行安全检修制度,已成为检修职工的自觉行动。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这种方法应用还要不断完善,以实现为装置检修和技术改造保驾护航的目的。
黄柏 范连荣
上一篇: 燃气中毒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