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行业中,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甚至剧毒的物质大量存在,对于连续化生产的化工企业来说,带压抢修是难免的,也是现代化工生产抢修施工的一项技术。如果处理合理、恰当就能尽快恢复生产,避免损失,否则会扩大漏点,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危及生产、人身和财产安全。现就要带压抢修的具体措施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一、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性因素
1.火灾危险性
化工生产中可燃烧的物质有很多,常见的有H2、C0、CH4、C2H6、烷烯、天然气、水煤气等气体,有机苯、醇、醚等有机溶剂,以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物等可燃物。在现场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要牢牢记住可燃物的存在,针对燃烧的3个要素,即可燃物、助燃剂、火源,阻断燃烧的条件,通过通风、水稀释等对不同物质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作业中燃烧发生。
2.物理、化学爆炸危险性
化工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指在封闭容器及环境瞬时间内内压急剧增加,压力超过容器材料的机械强度而发生。在高压抢修时切记不要盲目对需要堵漏的部位进行高温热处理,一定要防止因容器内的介质受热膨胀引起内压增加而引起的爆炸。化学性爆炸是设备内部的活泼性物质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爆炸,化学性爆炸的形成也要有3个条件:一是有易燃易爆物质;二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三是有火源。化学性爆炸的危险性较大,易引起联锁反应,必须加强重视,防止化学性爆炸发生。须阻止以上3个条件共同存在,故而在高压抢修堵漏时可采用通风降热、防静电、严禁明火等措施。
3.中毒危险性
对人体造成伤害中毒的物质不计其数,尤其在抢修堵漏施工中,各类有毒气体有Cl2、SO2、NH3、C0、C2H2、H2S、HF、F2等,作业人员与其接触越近,吸入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作业时应采取加强监护、人员轮换操作施工、作业现场通风、人员占上风位、穿戴完好的防护用品等措施,对一些既有毒又易燃易爆的气体如CO,H2、H2S等要防毒、防火、防静电。
4.放射线侵害危险性
放射线的损伤很大,影响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口腔、皮肤等部位,在人体内部α射线的危害最大,其次是β射线。在同一现场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放射线,防止放射线的侵害,在抢修堵漏现场必须要穿戴好防护用品,设置有效的辐射屏障,防止放射性烟雾伤害及吸入。
5.烫伤、冻伤、灼伤危险性
在抢修施工中,人体容易与介质密切接触,因此施工人员与监护人员必须配合好,防止烫伤、冻伤与灼伤。
二、带压抢修的安全用具
1.防毒面具、消防用具
防毒面具有过滤式和隔离式2种,过滤式面具只适用于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小于2%、含氧量大于16%的场所。滤毒罐中的药剂对不同的成分要相匹配。隔离式面具则适用于各种场合。
现场要配备湿棉垫、石棉垫、干粉灭火器、消防管线等消防用具。
2.防护衣帽、手套、鞋袜、油膏等
根据不同作业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护用品,进行防水、防油、防毒、防蚀、防尘等。带压施工最好穿戴合体的连体式服装,达到良好的封闭性;防护油膏主要是保护皮肤,起防毒、防冻等作用。
3.口罩、眼镜等
口罩分为防尘、防毒等种类,根据作业情况必须要选准确;眼镜要合适、密封,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4.安全带、安全绳
高空作业须用安全带,防失足跌落,安全绳用于危险作业区,便于营救。
三、具体安全措施
为了保证高压抢修堵漏的安全性,减少系统停车和降低各种浪费,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项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落实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等安全防范措施:
(2)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穿戴好适应作业状况的劳动保护用品,备齐所需的安全用具和设备;
(3)精选施工人员。选择有责任心、实践经验丰富、熟悉设备工作状况的年富力强的人员,并配备有责任心的监护人员1~2人,人员要少而精干;
(4)清理堵漏现场,对危险性介质视其物理化学性质做好通风、疏散、引流、冲稀、遮盖等防护隔离措施;
(5)对于易燃易爆介质的堵漏抢修,须尽量避免焊接堵漏,多用打卡子法,不允许采用有可能引起火花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应用铜制工具,不许使用电器设备及工具;
(6)对于很久未拆卸的螺母应先用松锈剂清洗螺栓,涂上润滑油到螺垃处,动作要轻,避免工具与设备碰撞:
(7)水下工作要穿好不透水的防护服,保证信息畅通,严防水下漏电发生。室内地沟、井下、容器内等有限空间内作业要防毒、防窒息,配备完好的抢救措施,并及时快速分析作业场所的气体成分,有紧急情况迅速采取营救措施;
(8)高空作业要设置平台、升降机,作业人员要配戴好安全带、安全帽;
(9)作业人员要慎重果断,边干边看,发现同题及时与监督人员联系,共同解决问题,严禁主观蛮干。
四、抢修堵漏现场管理
作业现场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组织,人员工作要有次序,物品要按使用情况排列整齐有序,避免人员乱跑乱串,物品零乱:施工过程中要统一领导,分工明确,相互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堵漏人员、监护人员、消防人员,车间工艺人员应配合抢修;现场施工时要严格人员管理,除维修人员与监护人员,其他人员应站在警戒线以外待命,维修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出现新情况及时向现场指挥人员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凡是泄漏的位置均是较薄弱、承压能力较差的地方,动作必须要轻,不能蛮干,以免将漏点扩大,系统被迫停车,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