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中的吸收操作大部分与用洗油吸收苯的操作相同,即气液两相在塔内逆流流动、直接接触,物质的传递发生在上升气流与下降液流之中。因此,气体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其逆过程是脱吸或解吸。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的组分称为吸收质或溶质,以A表示;不被吸收的组分称为惰性组分或载体,以月表示;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以S表示;吸收操作所得的溶液称为吸收液,其成分为溶剂S和溶质A;排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其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月,还含有残余的溶质A。从图1l—1分析,吸收过程是使混合气中的溶质溶解于吸收剂中而得到一种溶液,即溶质由气相转移到液相的相际传质过程。解吸过程是使溶质从吸收液中释放出来,以便得到纯净的溶质或使吸收剂再生后循环使用。
(1)混合气体 如用硫酸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氨、用液态烃处理裂解气以回收其中的乙烯、丙烯等。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 如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用丙酮脱除裂解气中的乙炔等。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如用水吸收二氧化氮以制造硝酸,用水吸收甲醛以制取福尔马林,用吸收氯化氢以制取盐酸等。
(4)工业有害气体的处理 在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中常含有S02、NO、HF等有害的成分,其含量一般都很低,但若直接排人大气,则对人体和自然环境的危害都很大。因此,在排放之前必须加以治理,这样既得到了副产品,又保护了环境如磷肥生产中,放出含氟的废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即可采用水及其他盐类制成有用的氟硅酸钠、冰晶石等;如硝酸厂尾气中含氮的氧化物,可以用碱吸收制成硝酸钠等有用的物质。
气体吸收可以分以下三类。
(1)按溶质与溶剂是否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如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洗油吸收芳烃等过程属于物理吸收;用硫酸吸收氨、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吸收。
(2)按被除数吸收组分的不同,可分为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如用碳酸丙烯酮吸收合成气(含N2、H2、CO、C02等)中的二氧化碳属于单 分吸收;如 用洗油处理焦炉气时,气体中的苯、甲苯等几种组分在洗油中都有显著的溶解, 则属于多组分吸收。
(3)按吸收体系(主要是液相)的温度是否显著变化,可分为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吸收剂选择分析:吸收过程是依靠气体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来实现的,因此,吸收剂性能的优劣往往是决定吸收操作效果和过程经济性的关键。在选择吸收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溶解度 吸收剂对溶质组分的溶解度要尽可能的大,这样可以提高吸收速率和减少吸收剂用量。
(2)选择性 吸收剂对溶质要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而对混合气体中的惰性组分不吸收或吸收甚微,这样才能有效地分离气体混合物。
(3)挥发度 操作温度下吸收剂的蒸气压要低,以减少吸收和再生过程中吸收剂的挥发损失。
(4)黏度 吸收剂黏度要低,这样可以改善吸收塔内的流动状况,提高吸收速率,且有利于减少吸收剂输送时的动力消耗。
(5)其他 所选用的吸收剂还应尽可能满足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易燃易爆、不发泡、冰点低、价廉易得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要求。
气体吸收过程安全运行涉及以下内容:
①溶解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②影响吸收速率的因素与提高吸收速率的方法;
③吸收的物料平衡;
④吸收操作分析;
⑤吸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