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油罐由于静电引起的爆炸事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这类爆炸事故往往是在接地的油罐中发生的。众所周知,接地是消除静电的极好方法。既然油罐已经接地,为什么不能把静电消除?为什么还会发生爆炸事故呢?
关键的问题在于罐里面的汽油或者柴油是一种高绝缘介质,对于高绝缘介质内部所带的电荷不像金属带电那样,只要有接地就会立即放掉,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放掉。也就是说,经过478.1秒以后,绝缘介质内部的电荷的衰减还不足原来所带电荷的三分之一。要完全把电荷放光,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如果接触导体,仍有放电产生电火花,发生爆炸的可能。有的高绝缘物质,它们的放电时间常数更长,达数小时甚至若干天。由此可见,像汽油这类高绝缘介质内部的电荷很难用接地办法一下子导走。
特别是有些油罐虽然有接地线,但接地线不符合要求,接地电阻很高。一旦在汽油流动摩擦带电将电荷带入油罐时,金属油罐内壁会感应出大量异号电荷,由于接触电阻比较高,金属容器内壁的感应电荷也不能及时向大地泄漏掉。油罐内壁所带电量是按负指数规律随时间衰减,如果对地电阻很大,则放电时间很长。在这个过程中,接地良好的导体碰到油罐,就有可能发生火花放电导致爆炸。
带电液面中的放电现象与金属电极间的放电现象不同,带电液面在靠近接地电极液面的电荷局部放电。当带电的液面中有绝缘的金属时,该金属积累电荷,有可能与接地油罐接触而发生火花放电,这种金属之间的放电,积累的电荷几乎一次放电,容易具备点火能量引起爆炸。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属油罐如果没有良好接地,一旦带电后某种原因接地,有可能发生火花放电;即使金属油罐接地良好,油罐内部的带电介质的电荷也可能保持一段时间,如果遇到导体也有放电着火的可能。两者都会引起爆炸事故。
那么如何防止这类爆炸事故呢?
1.油罐要有良好的接地线,使油罐内壁的静电电荷及时导掉。定期检查其接地电阻是否合格,使接地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2.对装罐油品的检测、采样或测温不要在输油过程中进行。要在输油结束后一段时间,等静电漏完再进行。对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操作检测棒、橡皮管顶端的管头、连接不良的液面计,浮子等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接地的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