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废弃等各个环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数量也急剧上升,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自20世纪90年代,消防部队逐步承担起化学事故处置工作。随着我国消防部队的建设,各地政府逐步加大对消防部队装备建设的投入,消防部队配备有抢险救援消防车、防化洗消消防车,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侦检、警戒、破拆、救生、堵漏、输转等抢险救援器材,针对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开展了相应的处置技术、战术训练,又在每年大量的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己成为处置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尖刀”力量。
尽管如此,我国对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尤其是对于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在技术装备、处置能力、救援体系、社会联动机制等方面仍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为了有效的处置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小泄漏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救援人员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采用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法和对策,对提高整个救援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时效性,提高消防部队的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分析
近年来,随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持续高发,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整体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重特大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次数、规模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境地。在引发事故的化学品中,有毒物质占95%以上,其种类繁多,性质不一,毒害各异(注)。
1、泄漏事故的类型
按泄漏形式泄漏可分为:连续型泄漏(小量泄漏)和瞬间型泄漏(大量泄漏)。连续型泄漏是指容器或管道破裂及阀门损坏或单个包装的单处泄漏,该泄漏具有长时间泄漏、泄漏量较小、稳定泄放的特点。瞬间型泄漏是指化学容器爆炸解体的瞬间或一个大包装的泄漏或许多小包装的多处泄漏,该泄漏具有短时大量泄漏的特点,泄漏后引起的危害后果较大。按泄漏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固定源泄漏(一般是指因化工生产过程的设备、管道和阀门的故障而引发的泄漏)和移动源泄漏(是指运输车辆不按规定路线和时段运行、超限超载超速、违章驾驶,第三者责任的碰撞而发生侧翻等引发的泄漏。)
2、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特点
有毒物质在泄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突发性强、发生环节具有不确定性、连锁性、救援难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泄漏后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及战术原则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涉及救援力量广的救援行动。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救援参战力量多,难以形成合力;救援能力不高,不适应现代救援任务的需要;救援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重抢轻救;风险意识差,个人安全防护不到位。比较突出的处置难点包括侦检难度大、堵漏难度大、泄漏事故控制困难、废物处置不易等。为了达到处置效益最优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过程必须遵循知己知彼、集中精锐力量、控制消灭并举、准确迅速排险等战术原则。
三、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对策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支灾害事故处置的主力军和攻坚力量,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承担侦检、堵漏、输转、洗消、疏散等具体任务。根据消防部队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现状,同时结合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主要问题、难点及战术原则,提出下列处置对策。
1、快速侦检,持续监测,划定警戒区域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必须加强侦检这一环节,并且要使检测工作贯穿抢险救援过程的始终。能否准确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其分布,对有效的处置有毒物质泄漏事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泄漏现场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监测,时时掌握事故发展的态势,适时调整决策方案。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发生现场,对于液体和固体泄漏事故在处置难度上相对较小,我们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有毒气体泄漏方面。警戒区一般分为重度区、中度区、轻度区。重度区是指泄漏事故中心的圆周区域,只允许少量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员进入;中度区是指泄漏装置下风向扇形防护区域,禁止与应急抢险无关的人员进入,必须紧急疏散该区域范围内的群众;轻度区则是指下风向有害气体可能涉及的区域,应疏散群众。指挥区指重危区外上风向或侧风向一定距离的区域,只允许指挥部和应急人员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