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焦化产业从业人数已超过40万人,其中约2/3集中于中小型焦化企业。由于焦化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职业危害因素,因此导致许多从业人员发生或并发多种职业病,尤其是中小焦化企业,由于其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安全管理相对薄弱,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意识相对落后,因此这种职业病病发率更加突出。据有关统计,焦化行业已经成为了职业病的高发行业。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实践和教学工作,就焦化生产过程中存在和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谈谈相应的控制对策。
1、焦化作业环境及职业危害因素
1.1焦化作业环境
焦化生产过程是将原料煤炭转变成焦炭及相关化学品的化学转化过程,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品种类繁多。大多生产原料、中间产物或产品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中最严重的是含有多环芳烃(PAHs)的焦炉逸散物(COE),其次为粉尘和生产过程中泄露的大量中间产物,包括煤的各种热分解产物(如CH、HS、芳香烃、石蜡、烯烃、酚醛化合物、氰化物及含氮化合物等),以及其回收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气体、燃烧废气等。
焦化生产工艺复杂,从备煤、炼焦、焦处理到化学产品回收,高温焦炉的热辐射以及诸多高噪声的机器设备和条件苛刻的化学反应,都会加大焦化作业环境的潜在职业危害性。与焦化生产有关的主要危险有害物的危险特性(中度危害以上)见表1。
1.2焦化职业危害因素
1.2.1毒物
焦化作业环境中的COE污染物以炉顶作业环境为最高,其次为中部和下部作业区。对作业环境的污染按其从重到轻的顺序依次为扫炉盖、上升管、煤车、出炉、推焦车等。匡华成对焦化厂各岗位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监测结果表明,24hPAHs总和、致癌性PAHs及BaP的暴露浓度均以炉顶工为最大,其次为煤车司机、出炉工和焦车司机,即使焦化仪表工和管理人员,其BaP的暴露浓度也严重超过焦炉车间卫生参考标准值0.15g/m。朱先磊等在COE颗粒物中检测到苯并(a)吡(BaP)的平均含量高达1048~g,且其它PAHs成分含量也较高。陈波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作业环境中的PAHs进行测定,也确证焦炉工的职业性PAHs暴露水平较高。杨洪彪等对100名受试者进行跟踪采集,发现焦炉工人受PAHs中BaP空气日均暴露浓度为0.5g/m一1.7g/m。
1.2.2粉尘
备煤、炼焦及焦处理过程中都产生大量的粉尘,主要排放源有贮煤场、配煤室、粉碎机室、煤运输机械和煤转运站等;其次,装煤、推焦、出焦、熄焦及筛焦过程也产生大量的烟(粉)尘,未经有效除尘控制的场所,其浓度多数超过粉尘职业接触限值10mg/m3。
笔者对山西某中小型焦化厂35个粉尘作业点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粉尘浓度最高40.10mg/m,最低2.15mg/m,采样点粉尘达标率仅为57.5%,分散度<0.7m的呼吸性粉尘占85%~93%。
1.2.3噪声
焦化生产中的噪声源主要有粉碎机、筛焦设备、焦炉机械、通风机组、鼓风机、蒸汽放散管、空压机及各种泵、除尘机等。郭百荣等对某焦化厂66个噪声作业点进行了监测,结果是噪声强度在40~100dB之问,检测点总合格率仅为63.64%。
综上所述,焦化作业环境存在诸多职业危害因素,尤以大量焦炉逸散物、烟尘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