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罐最主要作用是作为储存油品的容器,是军队油库主要设备。罐区火灾具有爆炸危险性大、燃烧面积大、燃烧速度快、扑救难度大、损失大等特点。进行油罐检修作业时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储油罐是重大危险源,油罐在清洗作业中必须进行危险性分析,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关键词:油罐 清洗 危险性分析 对策
油品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在油品接卸、储存、输转和设备检维修作业过程中,须严格按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流程操作,作业中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和“三违”等现象,极易引发油品火灾事故。近些年来,由于油罐的长期使用、罐体缺陷等原因,罐区油罐及其附件设备老化问题日益凸显,检修作业逐渐增多,为确保检修作业完成和油库安全必须进行危险性分析。
一、油品的主要危险分析
一是易挥发性。油品在一定的温度和密度下容易蒸发,如1kg汽油大约可蒸发0.4m3的汽油蒸汽。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加快。油品蒸发的油气密度,一般说来都比空气大,蒸发出的气体可随风飘散扩展,无风时,沿地面可扩散出50m以外,往往在储存场所的空间、地面弥漫飘荡,在低洼处积聚不散,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
二是易燃易爆性。当油品挥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后遇点火源即可燃烧。当达到一定混合比例范围时遇火源即可爆炸,爆炸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爆炸下限和爆炸范围。爆炸下限越低或爆炸范围越宽,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50℃)很低,常温下容易挥发出易燃的油蒸汽,其着火所需的能量极小,仅为0.2mJ,具有高度的易燃性。汽油的爆炸下限极低,混合气体中汽油蒸汽浓度达到1.3%,在极小的点火能量下即可引起混合气体爆炸。
三是中毒窒息性。油品蒸汽具有一定的毒性。油蒸汽经人口、鼻进入呼吸系统,使人体器官受害而产生急性和慢性中毒。空气中汽油蒸汽含量为0.28%时,经过4~12min人便会感到头晕,含量达到1.13%~2.22%时发生急性中毒,使人难以支持;当油蒸汽含量更高时会使人立即昏倒、失去知觉,甚至有生命危险。油蒸汽的慢性中毒会使人产生头晕、疲倦和嗜睡等症状,经常与油品接触的皮肤会产生脱脂、干燥、皮炎和局部神经麻木。
二、检修作业中的危险分析
一是油罐清洗作业中存在油气中毒、窒息的危险。油罐中储存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其组分的相对分子量比较小,沸点比较低,非常容易挥发。它们的共性是有毒、易挥发、易扩散。在清罐作业过程中,现场的油气浓度通常超标几倍甚至几十倍,特别是在打开清扫孔、透光孔、人孔、身体探入和无防护措施进入储油罐时,超标的油气可致现场作业及监护人员中毒、窒息等,其中,轻质油品致人中毒、窒息的风险更大。
二是油罐清洗作业中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油品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在清罐过程中,特别是在打开油罐时,大量的油气溢出,同时周围空气也会进入罐中,此时在罐内外会形成油气与空气的混合性气体,浓度通常在爆炸极限之内,只要有一定的能量即可导致爆炸。如果清洗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三是油罐清洗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
油罐清洗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如下表1:
表1 清罐现场风险分析表
序号 危险源名称 存在的风险 原因分析
1 罐内动火作业 施工作业过程中着火爆炸 罐内未处理干净,未作含氧量分析; 阀门内漏,未加盲板; 防腐层内含油引起火险
2 罐区跑油 跑油事故 阀门未关;阀门内漏;未封堵罐区内地漏;未加盲板;油品抽底不净
3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着火爆炸、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窒息、中毒 进出容器阀门未加盲板,有毒气体串入;容器未按要求清洗、通风;未按要求对容器进行采样分析;违章作业;进入容器人员未佩戴有效的防护器具;监护措施未落实
4 储罐 油罐着火、爆炸 油品遇明火;油气积聚遇到静电或明火;人孔或清扫孔形成爆炸气,清油工自身带有静电,产生火花
5 油品排放 乱排放引起事故 油污染
6 灭火器等未在指定位置 灭火器等未在指定位置以至事故状态下无法灭火 位置放置不合适或挪动位置,或未准备
7 封罐 封不严、人身伤害 人孔、清扫孔封闭不严、罐内有人封罐
四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罐区作业的安全因素。在罐区检维修过程中,有统计显示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事故的发生率占67.8%,较常见的有设备抢修、跑冒滴漏、油罐清洗、油料回收等引发火灾事故。
三、主要对策
一是清洗过程中预防油气中毒窒息。由于防毒面具的使用时间有限,一旦超过它的保护时间,入罐人员将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未彻底排气和通风的油罐是绝对不允许人员进入的。当需要人员进罐作业时,首先要将准备清刷的油罐收、发等相关阀门封堵上盲板或断开,向罐内吹蒸汽蒸煮油罐,可根据油罐容积大小选择通气时间,一般情况下储罐蒸洗时间是:容积在1000m3以下的,蒸洗15h;容积为1000-3000 m3的,蒸洗20h;容积为3000-5000 m3的,蒸洗24h;5000 m3以上的蒸洗48h,然后打开油罐上下人孔通风换气(无蒸汽的油库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方法,自然通风时间很长),进行有毒有害气体化验分析和可燃气体浓度测定,选用适用的防护用具,办理作业许可方可进行清洗作业。
二是清洗过程中必须防火防爆。目前清洗油罐的方法有五种,即干清洗法、湿清洗法、蒸汽清洗法、化学清洗法和机械清洗法,其中选用蒸汽清洗法清罐的占80%~90%。打开罐顶或罐壁人孔时,会有一些可燃气体被释放出来,进而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所以在清罐过程中要保证安全,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实施操作:
(1)油罐清洗作业所使用的电器设备(包括照明)都必须符合防爆要求,以防止引爆作业区域内的可燃气体,另外还要注意所使用的其它机械及电器设备也应进行可靠接地,及时消除静电的危害,并注意加强现场的安全监护力度。
(2)油罐清洗作业严禁使用黑色金属制工具,选择使用铜制、铝制或木制等与钢铁碰撞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当必须使用黑色金属工具时,须将可燃气浓度控制在低于允许值。
(3)油罐清洗作业时,作业人员还应注意采取一切措施预防静电的产生,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防静电工作套装,严禁穿化纤服及使用化纤类工具,作业现场应安装静电消除器。
(4)油罐清洗作业禁止在雷电雨天进行。
(5)油罐清洗作业时要严格控制和消除引火源,距罐壁周围50 m之内,严禁明火作业。
(6)从油罐中清除出的油泥、锈渣等杂质在收集前应用水淋湿,需运到专门的处理厂进行处理。严禁放在作业现场,以防止其中的可燃物自燃,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三是对作业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与评价。有效的开展风险识别,尽可能全的收集相关的信息:①作业过程的任务;②该作业过程涉及的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设施资料,包括设计变更情况;③现场设施使用情况,目前存在问题,要解决的问题等;④国内、外清罐作业过程以前发生的事故资料;⑤本单位清罐作业过程以前发生的事故资料;⑥其它资料。进行安全风险识别的理论方法有:①安全检查表法;②危险性预分析(PHA)法;③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法;④矩阵法;⑤严重潜在伤害评价法;⑥一般作业风险评价(LEC法);⑦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法;⑧事故树分析法;⑨日本化工企业六阶段评价法;⑩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还有经验识别方式。
四是加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培训。培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检修作业的有效指导,提高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提高其对现场出现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在最佳时机进行现场处理,有效避免异常情况导致事故或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五是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督。由于施工队伍人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缺乏。因此,对施工单位的作业现场要经常检查督促,及时纠正错误,安全设施到位,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安全教育,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进行专项整治,要在检查落实中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督,并对识别出的风险按风险控制措施严格实施,规范作业,杜绝违章,并在严、细、实上下功夫,才能保证油罐清洗作业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