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斗山隧道隧址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的资源量也十分丰富,由地下水涌、突水现象导致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隧道施工、运营的影响和危害也很突出。隧址区可溶性碳酸盐岩类分布较广,岩溶发育,除岩溶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外,其中丰富的岩溶水产生的突水、突泥等灾害的影响也很突出。
方斗山隧道底板高程542.63~1038.14m,隧道施工过程中,将逐步形成以隧道为中心的降落漏斗,随着隧道内地下水的不断排出,势必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水力坡度加大,流速加快,同时,部分被堵塞的岩溶通道也将被疏通,涌水量逐渐加大,直至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后,水量逐步回落,趋于平稳。
建设中或建成后的隧道在疏干区内静水储量的同时,不但会直接引起区内地下水水位的整体下降,而且将引起岩溶地貌地表的大面积沉降和塌陷。因此,做好透水的预测和应对预案尤其重要。
一、涌水地段
(一)、主要防范措施
从“查、测、探、放、堵”五个方面拟定预测及应对预案。
1、查
①、根据地质资料,掌握各分层的含水性和透水性;
②、裂隙和断层位置、破碎带位置、含水情况和导水性能;
③、老窑、古井和的分布范围、深度和积水情况;
④、围岩破坏及地表塌陷情况,观测岩层塌落带、断裂带、沉降带、弯曲带的高度及其对涌水的影响;
2、测
①、收集当地气象、降水量和河流、水文地质资料,查明地表水的分布;
②、查明井水的来源;
③、观测涌水量及其变化规律;
3、探
①、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防水原则;
②、下列情况必须探水前进:
a、接近可能积水的部位;
b、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c、接近可能与水井、泉水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d、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e、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
③、探水作业参数
A、探水的起点
a、当采空区、溶洞、废弃硐室等积水区的位置准确,在隧洞中不得小于20米;
b、对积水区有图纸,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时,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米;
c、遇断层或陷落柱时,最小距离不得低于20米;
B、钻孔深度与超前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