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目前煤矿从业人员和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宏观安全形势了解不全面;对安全在全局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对自己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刻认识,对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可能有深刻的学习和长久的记忆,在他们的内心中,既有漠然,也有抵触和畏惧。他们面临的是更复杂的环境,有最切实的利益要求,需要最简单的理念,依靠最直接的指挥。在基层的安全生产中,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产量和收入,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谈一些基层管理者面临的具体矛盾,并提供参考对策。
? ? 1、安全与生产的矛盾。获取以收入为主的效益是基层管理者最关心的事,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所以这是根本矛盾,目前生产单位普遍实行计件制工资,对基层单位实行以产量为主的承包性结算。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本质对立,容易造成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富源县昌源煤矿“11.25”重大事故,主要原因是在证照不齐、安全设施不健全等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生产,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 ? 对策:在管理中注重风险,牢固树立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自保意识。因为安全与生产工作的协调安排由管理人员决定,所以根本上应由管理人员解决。要吸取国内令人触目惊心的特大事故教训,以受经济、行政、刑事制裁的各类事故责任人为鉴,在工作中确立“安全第一”的根本地位不动摇。
? ? 2、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对于煤矿基层的管理者,一般文化水平都不高。大多数煤矿队长级的管理人员学历一般在初中以下,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普遍欠缺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学知识了解也不多。所有的基层管理者在工作时间较长、负荷量较大的情况下,没有充足的精力去主动学习,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对于部分年纪较大者,甚至不会自发产生学习的意念。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培训获得的知识也很少。在这种无自主学习机制的团队中,容易存在安全总体认识形势不清,具体情况了解不明,突发事故处理不当的情况。造成管理漏洞多,指挥错误多,工作延误多。
? ? 对策:由单位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实际情况实行定期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创造条件,通过发放书籍、给予奖励等手段鼓励有自学能力的人进行自学;有目的的定期组织定向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
? ? 3、主要工作与辅助工作的矛盾。生产过程是由多个工序组成的。有决定量的主要工序,也有交接班、安全检查清理工作场地等辅助工作。部分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在生产中主要盯住主要工序,考核完成几个工作循环。对辅助工序疏于管理,致使其流于形式甚至被省略了,造成每班开工前的安全生产具体情况不清和生产场所脏、乱、差,前者造成生产中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后者造成了安全环境的恶化。这两项各自形成了事故三致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一个因素,再加上人为因素,事故的三致因就齐全了,可见其危害性之大。
? ? 对策:对于生产过程来说,虽然有主要工序与辅助工序之间的区别,但每一个工序都是不可少的,每个工序做不好都可能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的规定,认真完成各工序,按标准做好各项工作,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管理和督促。
? ? 4、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工程质量不合格,工作质量不过关,隐患整改不合格的问题。即存在工作做了很多,但部分甚至大部分质量不合格的问题,造成支护强度不足、工艺不规范、标准达不到等安全问题,使生产中产生了不应该产生的安全隐患。
? ? 对策:以上问题均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范围之内,要通过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解决。重点工作是由现场管理人员负责,做好过程控制和按班严格验收,对不合格品不予结算,并可采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如赔偿整改费用、进行罚款等;同时,为了防止现场管理人员失职上的漏洞,对现场管理者检查验收不严、不制止作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不做好过程控制的行为也必须给予严格的考核和惩处。
? ? 5、素质与纪律的矛盾。纪律在安全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从将其列为“三违”的主要内容之一即可见一斑。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一般来说,人的素质高,纪律就好,反之则差。在煤矿基层的环境中,比较典型的是,从业人员的培训纪律和会议纪律较差。在会议和培训时闲谈、睡觉等行为相当普遍。因其主观上不自觉的随意性造成了客观上的混乱现象,直接影响会议和培训的效果。组织性、纪律性差的团队,很难正常完成系统性要求较高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