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1 风险因素识别
依据项目承包内容、分包管理、项目管理人付款、市场变化、气候条件等背景资料和我公司施工同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潜在的因素,本项目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过程控制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法律法规、职业安全风险等方面。
1.2 主要控制措施
(1) 从进场到试运行结束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强与招标人、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提前进行风险分析和技术分析,对于招标人及设计单位可能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现,及时通知监理机构,避免风险的发生;
(2)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对职工的教育,确保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生产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和文明施工目标的全面实现;
(3) 对于我单位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针对性方案,加强对风险的预防;
(4) 认真分析学习招标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施工合同,一旦签定合同,严格按照合同执行,避免因为对合同的认识不够深刻而造成对合同的执行不力;
(5) 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管理,遵纪守法,避免违法行为、事件的发生;
(6) 严格执行图纸的分级会检制度,避免因为设计不当造成对工期、质量的影响;
(7) 按照合同要求,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和组织,保证关键工期和总工期目标的全面实现;
(8) 加强与招标人、设计院的沟通和联系,积极配合招标人催交图纸和设备。
2、 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2.1 技术风险
2.1.1 风险内容
(1) 由于施工技术人员水平不足,编制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时对施工方法选择不当、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考虑不全面,导致施工技术文件存在不足;
(2) 由于人员技术水平不足、仪器设备技术规范不符合要求、检验方法不适用等原因,造成试验、验收不合格;
(3)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安全质量意识不强,不按照施工方案、施工程序的要求进行施工,或由于能力不足导致施工工程出现错误;
(4) 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掌握不足,导致应用过程中出现错误。
2.1.2 应对措施:
(1)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考核和培训,使其技术能力满足岗位的要求;
(2) 配备满足施工需求的试验、检验技术人员和仪器仪表设备,确保检验过程的规范化;
(3) 对施工方案、施工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施工技术文件加强审核力度,由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核,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会检;
(4) 对项目部全体职工根据专业的不同、施工阶段需求的不同,分专业、分阶段进行施工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注重培训的专业性和时效性,提高全员素质,树立严格按照程序施工理念,提高职工按程序施工的技术能力;
(5) 通过专家论证、研讨等方式,确定技术方案改进措施,优化技术方案;
(6) 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之前进行充分的论证,经确认适合于本现场后才可进行应用。应用前按照要求严格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确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均已充分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后方可进行应用。
2.2 管理风险
2.2.1 风险内容:
(1) 部门设置不当,影响项目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各部门职责不清,接口不明确,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3) 项目部规章制度不全面,导致管理运行不顺畅;
(4) 职工个人能力差,不能满足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致使该岗位的工作开展不力;
(5) 管理人员责任心差,不能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导致项目管理受到影响。
2.2.2 应对措施:
(1) 按照公司的岗位设置规定,结合本项目的特点进行部门的设置,确保项目部组织机构能够满足本项目合同履约的要求;
(2)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并严格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每个管理岗位的职工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部门之间衔接顺畅,确保项目管理高效运转;
(3) 不断完善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法可依,以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
(4) 对各岗位人员的资质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每名职工的业务能力都能满足该岗位的需要,持续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履职能力;
(5) 强化职工教育,建立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责任心,对责任心不强影响项目管理的个别岗位职工进行惩处或更换,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能严格履职,确保项目管理运行顺畅。
2.3 过程控制风险
2.3.1 风险内容:
(1)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不合理,不能满足合同要求,或与现场实际状况不符,导致进度计划完成率过低;
(2) 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导致施工工作面无法顺利展开;
(3) 施工过程监督不力,导致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不受控;
(4) 施工机械、材料、人员等资源协调不到位,影响施工正常进展;
(5) 与外部协调不力,导致外部因素影响施工进展。
2.3.2 应对措施:
(1) 将合同要求和现场实际相结合,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在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做好施工进度的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施工;
(2) 在施工进度安排时充分考虑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各项施工工序的衔接进行分析与组织,确保工序之间衔接顺畅;
(3) 实行施工区域责任制、施工专业责任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各专业工程处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强现场监督,对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进行全方位控制;
(4) 对施工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及时根据现场需求协调安排各项施工资源,为现场施工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
(5) 建立与外部相关单位沟通渠道,根据现场施工需求及时进行沟通协调;
(6) 建立工程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及时解决施工问题。
2.4 质量风险
2.4.1 风险内容:
(1) 施工人员未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导致出现质量不合格;
(2) 施工人员技能不足导致施工质量缺陷;
(3) 施工材料不合格导致质量不合格;
(4) 质量检查点设置不合理,导致关键工序检验出现遗漏,导致出现质量不合格;
(5)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施工质量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质量缺陷未及时发现。
2.4.2 应对措施:
(1) 加强职工教育,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建立考核机制,对违反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的人员进行惩处;
(2) 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确保每名职工的技术能力均能满足施工的需求,使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3) 严把施工材料检验关,确保现场施工使用合格的材料;
(4) 对质量检查点的设置进行严格把关,不遗漏关键工序,对已设置检查点的工序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控制,不随意放行,不越点施工;
(5) 加强管理人员责任心,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管理人员履职情况与收入挂钩,确保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和质量违规行为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
2.5 职业安全风险
2.5.1 风险内容:
(1) 现场安全设施配备不全,容易导致安全事件;
(2) 现场安全管理不足,对安全违章行为监督不力,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
(3) 施工人员安全风险意识不强,麻痹大意容易导致安全事件发生;
(4) 管理及施工人员安全技能不足,安全风险识别不全,未注意施工中存在的风险;
(5) 施工人员违章操作,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6) 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不力,容易发生环境事件;
(7) 后勤管理能力不足,职工生活区卫生防疫不达标,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
2.5.2 应对措施:
(1) 确保安全设施费的足额投入,施工现场配备合格的满足要求的安全生产设施;
(2) 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理念,各级管理人员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现场安全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3) 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时刻防范安全风险;
(4) 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 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狠抓习惯性违章,杜绝安全违章行为;
(6) 开展现场施工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绿色施工;
(7) 加强项目部的后勤管理,注重生活卫生,加强卫生防疫,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8) 制定安全、环境、防疫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对突发状况进行妥善处理。
2.6 市场风险
2.6.1 风险内容:
(1) 合同履约过程中,主要施工材料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2) 对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价格水平调查不足,机械租赁、外委机加工等费用超出预期。
2.6.2 应对措施:
(1) 预选做好评估,制定资金计划,预留风险金,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 寻求公司总部支持,对项目顺利实施所需的资金等条件进行协调;
(3) 深度研读合同,依据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费用调整。
2.7 法律法规风险
2.7.1 风险内容:
(1) 合同履约过程中,签订合同时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进行了变更;
(2) 对国家制定的法律缺乏了解或吃得不透,导致对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或出现违规施工行为;
(3) 对分包工程合同的订立把关不严,导致出现违规分包的行为。
2.7.2 应对措施:
(1) 及时跟踪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更新状况,编制本项目的适用法律法规清单并进行滚动更新,根据法律法规的更新情况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的标准;
(2) 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款和合同要求进行施工,依法治企、遵章守纪;
(3) 进行专业分包时,对资信审核严格把关,确保由合格的分包商承担施工任务,避免因对方的资信不良而造成法律纠纷;
(4) 获得公司总部的支持,由公司总部法律事务部对本项目的法律法规相关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
?
上一篇: 工程部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下一篇: 冬季运动会安全工作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