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口900万,每年有600亿克朗用于卫生保障,但经费仍然不够。目前,瑞典卫生健康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居民健康状况越来越好,平均寿命也不断增长,但人口老龄化加重,代之而来的是医疗需求的增长、卫生健康医疗开支的直线上升。但无论何时,灾害救援都是瑞典议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尤其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形成了全国、省、地区一体的灾害救援网络体系。
应急医疗救援整体运行体系
瑞典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由112救援呼叫系统、院前急救系统和医院应急医疗救援系统三部分组成。灾难救援系统运行包括与周边省实行联动,启动支持协作系统。
具体的灾害救援过程如下:灾害发生呼叫112,112根据灾害的程度派出急救车到现场,或同时派出急救医院的抢救车到达现场;现场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尽快实施转运;到达急救医院救援部,进一步救治。在此期间,心理医疗救援小组在现场开展工作,医院心理治疗和辅助工作同时启动应急方案。红十字会、警方、交通、消防局等部门和组织协同救援。
瑞典112呼叫系统
瑞典呼叫系统称为“SOS Alarm”,“SOS Alarm”是一家公司,属于企业性质。由政府购买服务。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医疗急救、交通事故、火灾、袭击事件、抢劫和盗窃等救援服务,民众免费享受急救服务。斯德哥尔摩市的呼叫中心承担112呼叫管理和应急调度的任务,与省政府、议会和民政机关签署了服务协议书,承担保障社会安全的使命。
应急状态下,所有的应急组织通过112协调应急服务、救助员、医生、警察等,包括协调海、陆、空灾难救援力量。呼叫中心设有医生接警坐席,在接警通话的同时,派出救护车辆,并根据病情需要派出救护车、转运车或抢救车。救护车的人员为专职救助员和消防员,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再由医院派出急救医生。
当灾难发生时。呼叫中心同时能与政府指挥中心、医院、消防急救站、红十字会救援组织等发生联系,根据灾难指挥部门的要求,协调完成救援调度工作。其接警反应时间平均为6.8秒,到达现场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每年接收救助电话38万。
瑞典院前急救系统
瑞典院前急救模式基本属于英美模式,即消防、医疗等数警合一的运行模式。现场急救以维护生命体征为主,不主张采取过多的药物治疗,以快速到达医院为目标。斯德哥尔摩市市区共有10个消防站,50辆消防车,20辆救护车,公共场所放有15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该市南部分中心下设5个消防站,每个消防站有1个消防车和2辆救护车24小时值班运行。每辆救护车急救人员由司机、护士和救护员3人组成。
医院应急医疗救援系统
瑞典在《医疗法》中明确规定:“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医院,每家医院都必须要有紧急救助计划(预案)。”斯德哥尔摩市政府要求每家医院都应成立应急小组,有应急准备措施并制定成手册。同时要求医院准备出床位用于应急状态,定期要做演习,至少一年一次。斯德哥尔摩市7家医院都有灾难救护工作手册和计划,应急工作准备分为3级:基本防备、加强防备、应急防备。
应急医疗救援指挥部运行状况分为四种情况:平时状况、计划状况、加强性状况、危急性状况。急诊部应急工作流程:医疗救援中心呼叫到达,启动应急预案(医院急诊预案细化到每一个人),开始应急行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急诊迅速分流现有患者,将“应急急诊室”室号牌挂出,做好接诊准备。
同时启用心理治疗室、媒体接待室和伤患者家属接待室。斯德哥尔摩市南城医院急诊部是北欧最大的一家急诊部,急诊任务繁重。无论日常单病种急救还是群发事件,急诊分诊部将患者进行检伤(病)分类,优先处理急危重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四个级别,优先处理红色和黄色的患者。
该医院急诊应急体系有3个方面的特点,即急救通道的合理设置:急救中心有能够停放5~6辆车大小的房间作为救护车通道"救护车辆进入室内通道,患者能在室内从救护车上抬出,不受气候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直接进入抢救治疗单元;救护车则从室内急救通道的另一个救护车出口离开医院。进入通道的患者如果是危重患者,则可直接进入室内通道的抢救室入口,之后再顺利进入急诊部。普通患者同样可从室内通道的另一通道进入诊断室,圆形的急救房屋通道设有不同功能去向的入口,保证按流程治疗患者。
急诊科设有心理治疗室。标准化配置:该急诊部有40个诊断室,布局、设备、药品、耗材等全部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卡罗林斯卡研究院以南城医院急诊临床为基地,培训各类医学人员,开展急诊急症医疗措施与医疗救援策略的研究。如:心梗的早期治疗时间和措施、严重创伤的应急医疗措施等。
急救培训的组织与演练
瑞典的急救和救援培训分为急救救援专业人员培训和社会公众的培训,分别由地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国家红十字会承担不同人员的培训任务。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和基础生命支持的培训
瑞典红十字会成立于1980年,包括10个区的红十字会、260个协会、28.5万成员、4000个业余志愿者、专职人员350人。瑞典每年有5.8万人参加培训,培训对象:民众社会、学校、企业,心肺复苏操作是培训最多的一项,还有其他急性病症的培训。年龄在18~60岁的居民都可以成为红十字会急救小组成员,此急救小组可以在任何有急救需要的场合出现。
红十字会提供的第一次基础培训的时间是6个小时,包括对红十字会理念的了解、除颤仪使用、自身灭火逃生、普通病情培训、大型活动救护培训等,培训课程基本上是70%的时间进行理论讲解,30%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瑞典共有60个培训小组。培训效果的评估:每年至少有两次的考核复训,每年保证有3次到现场工作才能保留证书。另外,红十字会还开展危机情况下的心理辅导培训,灾害现场的心理急救、谈话和引导的技巧培训。
救援系统的应急联动机制
瑞典法律规定:在各省之间有责任彼此帮助,当一所城市不能再容纳患者时,国家医疗署要求所有的医院要参加急救。国家医疗署会提供设备和信息。国家医疗署会与各医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管理层之间相互非常熟悉。
瑞典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启示
法律是基石
瑞典具有较为完善的医疗法规体系,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医疗法》和《传染病法》,在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管理和运行中,无论是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应急、急救培训与演练等工作,都是在遵循法律的规定,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责任和权力,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最坚实的依据。
目标是动力
在瑞典的卫生应急保障工作中,无论国家、省、市、地区都制定了工作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和议会依照实现的目标给予相应的投入,在整个瑞典,卫生投入比例最大,充分体现了瑞典政府把公民的健康和医疗放在了首位。而目标的是制定又基于瑞典社会发展的现状,基于现状的研究和应对的策略。如: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医疗问题,慢病控制重点的制定、紧急医疗救援的研究等。
预案是指南
应急预案的建设是瑞典应急救援工作的重点和特点。预案是行动的计划,预案的制定同样是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上的结果。斯德哥尔摩省的各项应急救援预案经过大量的实战演练和实际应对得到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大型活动医疗应急准备的过程,就是包含了从活动特点、风险评估、制定对策的科学过程。由此而确定的资源配置既不会不足,也不会浪费。并且所有的预案体系,都会将部门的联合协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标准是依据
急救标准化的问题是我国长期研讨、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应急医疗救援各要素的标准化,才能谈到评价和检验,也才能促进救援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瑞典呼叫系统、院前急救系统、院内急诊应急系统、救援人力资源配置都遵循了标准化的原则,为各部门协作、规范工作流程、扩大培训演练等工作提供了长效机制。也有利于各级政府依照法律规定来考核监督卫生救援的运行情况。
培训是基础
在瑞典,对急救培训机构有明确的责任界定,如专业培训由紧急医疗救援机构承担,公众培训由红十字会承担。全国有统一的教材和应急计划手册,所有的救援人员都必须经过规范化的培训,才能胜任救援工作。尤其是加强了实战演练,使各部门、各救援队伍,甚至是指挥员、领导机构的成员都熟知预案,懂得相互协作沟通的必要性,促进了各项救援工作的密切衔接,提高了救援效果。
体系是保障
瑞典的医疗救援体系涉及多个组织和机构,但大而不乱,有一个指挥部门统一协调各项救援工作。海陆空立体救援医疗体系从呼叫、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不离开应急医疗救援和应急心理救援两条主线,在预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医疗救援工作。
信息是灵魂
在应急预案中,对信息的要求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包括信息报告流程和规范,快捷有效的救援工作得益于信息的高效、准确地流转,带动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可靠的信息对于准确调度和配置资源,避免造成不足或浪费起到重要的作用。瑞典呼叫中心,能及时收集整理各类信息,满足政府决策和辅助医疗救援的需求。
机制是联动
应急救援的机制是否顺畅是救援是否成功的关键。瑞典救援体系的运行机制是联动机制。但救援工作一旦展开,医疗、消防、警察、红十字会等相关组织和部门立刻以预案为依据,展开责任到人的联合救援。如:医疗急救人员与心理救援人员的配合、医疗救援和现场危机管理部门、医院救援系统与院前急救救援系统的合作、医疗救援和红十字会救助系统的共同作战等等。诸多联动都体现了一种机制的衔接。
上一篇: 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 从开县井喷反思救援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