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4日,泰州市开泰润滑油厂发生火灾,854立方米润滑油储罐先后发生泄漏、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附近1000余名群众被迫紧急疏散,这场突发“大火”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化学物质广泛用于人们生产生活,这些物品无论是作为原料还是产品,一般都要经过加工、储存、运输等方式程序,才能供给使用。从最初生产者到最终使用者的整个过程中,危险物品往往会受到摩擦、震动、挤压、混触、温度及湿度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引发泄漏、扩散、燃烧、爆炸,造成财产损毁,加之化学灾害事故具有突然性、不可预知性,稍有疏忽或处置不力,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后果,是公安消防部队重视并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化学灾害成因
化学灾害是指符合GB13690规定的八类危险化学品在生产、排放、储存和运输等环节中,因失控而引起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扩散,或者遇火源,发生爆炸燃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化学事故。就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危险场所发生泄漏或爆炸。因管理不善、违章作业,或短路电击等多种因素,导致危险物质泄漏爆炸,尤其是处于城郊或城市内部的化工厂、液化气站、加油站等场所,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引发化学灾害和次生灾害;
二是危险化学品大型化运输。目前,荷载几十吨的汽油、液化气、甲醇、氯气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司空见惯,这些流动的“化学灾害源”,一旦发生“以外”或事故,无论地点是在高速公路、城际公路,还是乡间小道、城市边缘,都会产生巨大危险,造成人员伤亡或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增加化学灾害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是人为破坏。一些丧心病狂,或不满社会现实不法分子也常常会以民用危险化学品,如油罐(库)、大型煤气罐、液化气罐、氯气罐等固定或流动对象为攻击破坏目标,一旦得逞,潜在化学灾害危险源就可能爆发,会导致化学灾害的发生。
二、化学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一)危险物质种类
从大量化学灾害事故案例统计中可以看出,氯气、氨气、苯、甲醛、环氧乙烷、液化石油气、氰化钠、氰化钾等,是社会化学灾害事故的形成重要物质。而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氨、氯、盐酸、氯乙烯、甲醇、甲醛、苯酚、黄磷、环氧乙烷、丙烯腈、氰化钠、苯、甲苯、氢氟酸等,不到能引发中毒事故物质种类的10%,但却占引发中毒性化学事故全部的58.53%。
(二)化学灾害危险性分析
化学事故的危害方式主要是泄漏引发着火爆炸、人员中毒和环境腐蚀。由于液化气体、挥发性液体具有较高的压缩比,一旦泄漏极易形成高浓度有毒气团和爆炸性混合气体,其危害性最大,而非挥发性液体和压缩气体,同比危害性较弱。同时,人口密度,建筑物密集程度,距灾害源距离,气体及地表温度及受害人群应急防护知识掌握,都是极大影响化学灾害事故重要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