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间】:2010年10月18日
【教学对象】:10级幼师班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演示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校园暴力事件等社会案例的列举,使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具备应急的暴力事件处理能力。
3. 使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员,从心理上杜绝暴力因子的产生。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自觉且主动地端正心态,抵抗校园暴力,遏止校园暴力在学生中发生的可能性。
2. 传授基本的预防技能及法律意识。
【教学难点】:
1. 通过近两年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指出发生此类暴力事件的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疏漏和弊端,提高学生的警觉性。
2. 分析校园暴力事件引发者的心理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一小段和谐悦耳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开始课堂。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音乐好听吗?听起来舒服吗?
生:好听…
再接入一段走调变音(听起来阴沉怪异)的音乐
师:那这段呢?
生:不好听…
师:为什么同学们会有这种感觉?(请学生回答,之后总结答案)
师:从同学刚刚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人们与生俱来就有着向美好事物靠拢的本能。为什么我们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两段音乐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呢?因为前段音乐曲风非常和谐舒畅,而后面这段曲调怪异刺耳,听了心里感觉别扭。其实生活也是这样,现在咱们惠州总在宣传构建和谐社会和美好家园,社会处处可听到和谐美满的乐章,但总有那么一些突兀的声音,破坏了这本来的美感,其中之一就是校园暴力事件。
一.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图片,得到直观感受
同学们先看以下几例新闻图片。(边播放新闻文字、图片边解说)
1. 第一张图: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校园凶杀案
师:同学们看过这则新闻吗?
生:看过。
师:对。这是一桩轰动全国的案件,凶手极其残忍地选择了无辜的孩子们下手,因为事业受挫感情失意,造成其心理上的扭曲,萌生了报复社会的想法,在犯案后毫无悔改之意,最后获得死刑。
2. 第二张图:2010年4月28日广东雷州雷城第一小学凶杀案。
师:距离南平凶杀案才一个多月,又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广东雷州一名男子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5名学生和1名老师。究其原因也是心理扭曲,对学校怀有仇恨心理。
同学们看了之后觉不觉得心有余悸?(作简短交流)
这两例案件都是属于犯罪分子在校园里对社会实施报复手段的例子,也使我们看到了发生这类案件的学校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下面我们看看,学生之间的冲突所起的校园暴力事件。
(继续播放图片)
3. 2007年5月15日,茂名市电白县第三中学一名17岁中学生晚自习下课后持刀狂捅6同学造成2死4伤血案。
师:这起冲突的原因是作案者接到一个恶作剧电话,与人相互在电话中辱骂,之后被同年级其他班的学生加以拳脚,产生作案动机。
4. 2005年4月25日,武汉两名职业学校女生当众对一位师妹拳打脚踢施暴,并在其身上泼冷水,强令其喝光洗脚水。
师:刚刚我们看到的是由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所起的校园暴力事件,同学们看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提问、交流)
小结:是的。的确非常可怕。看完我们可能有些不解,同学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至于这样。我们懂得这样理性地分析问题,因为我们都处于一个头脑相对清醒,心理相对正常的状态下。而上述的这些犯案者,他们由于被极端的情绪冲昏头脑,不能用理性的思维思考,最后酿成惨剧,这结果对于作案者,还是被害人,只剩终生遗憾。
从上述几例校园暴力事件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学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案例一中的南平实验小学,未到开门时间,学校大门紧闭,而已大批聚拢在校门口的孩子手无缚鸡之力,校方也没有安排人员看管,才给心怀不轨的作案者有了可乘之机。而案例三中的电白第三中学,由于晚自习值班教师的疏忽,学生起拳脚冲突时没人发现,最后作案者持刀追砍同学时只有一位老师出现,也已制止不住其疯狂的行径。这些隐患和漏洞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都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尽最大可能将邪恶的因子扼杀在摇篮中。最重要的是,增强我们的防范意识,古语说:“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说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那么如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呢?(提问之后总结)
师:综合同学们的答案,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
(一) 给心理筑起一道防线,不随便跟校外的陌生人接触。
(二) 正确认识带有暴力因素的刊物和影片,不一味沉迷其中。
(三) 学会理性地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做沟通交流。
(四) 多学习简单常用的法律常识。
(五) 平时多了解学校附近的安全场合和可供避难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