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电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电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建设,科学教育,文教卫生以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应用都非常广泛。然而,电在造福于人们的同时,由于电气安全管理体系和法规建设,工程设计、安装、维护、电器质量检测,新产品的研究和应用,电气操作和使用不当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电气火灾隐患及其发生率不断增加,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如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因舞台上方的照明灯具烤燃幕布引发特大火灾,致使329人死亡;2000年河南“天堂音像俱乐部”发生死亡74人的恶性火灾事故就是由于电热器起火所酿成的;2005年吉林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特大火灾,39人遇难,大火系电缆短路所致。这些大火,震惊中外,刻骨铭心。
1 电气火灾发展的特点
1.1地域特点:经济发展快的省份和沿海地区的电气火灾损失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和地区.(经济发展快的省份和沿海地区,电气火灾损失明显偏高。)
1.2行业特点:商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电气发生起数多,损失大。从近年的火灾统计来看,商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的电气火灾起数和损失在各行业中较为突出,特别是商贸、集市、餐饮、娱乐、宾馆等行业的重、特大电气火灾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1.3季节特点:综合分析近十年的电气火灾统计可以看出,冬季是电气火灾发生起数最多的季节,火灾起数高于其他季节,其于三季悬殊不大。全年各月电气火灾起数八、九两月为一低谷,后逐渐上升,一、二月达到一高峰后渐下。据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统计,“两节”期间电气引发火灾突出,2000年至2004年,全国“五一”期间发生火灾3124起,占22.2 。“国庆”期间发生电气火灾2561起,占25.5 。
1.4时段特点:电气火灾发生频率24小时内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日电气火灾发生频率存在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为0-3时,第二个高峰为10-13时,第三个高峰为18-21时。重、特大电气火灾的日分布也基本符合以上规律。
1.5电气火灾原因特点:电气火灾原因种类多样,电线电缆火灾比例最大。从近十年的火灾统计资料看,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电热器具过热引燃可燃物、静电、雷电、误操作等,其中,短路和过负荷为主要原因。
2 电气火灾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与电气防火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电气防火方面专门的行政法规,只是在《消防法》及公安部、建设部的有关规章中有原则性的规定,例如《消防法》第20条“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或者线路、管路的敷设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以及第45条规定的相应罚则。但这些规定都是夹杂在其他的法律法规中,系统性、完整性不强,难以全面、严格的约束单位和个人的电气使用行为。
? 2.2电气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有关电气安全方面的法规是由国家各部委制定的,缺乏更多的实践验证,修订的周期较长,不适应社会对电气安全的需要。在具体的电气工程中,电气安全检查和质量评估实质上并没有发挥作用。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缺乏对相关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考核和评价,水平、技术和测试手段薄弱,使使用单位的电气安全检查落不到实处,出现了不安全的时间盲区。
? 2.3电气防火安全体制建设发展速度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必将促进和带动电力工业、建筑业、生产制造业、商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气防火安全体制也要保持同步发展。但目前消防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消防设施建设、管理政策和制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