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不要卖给小商贩,厂家要组织回收
各类高科技电子产品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电子垃圾。近日,本报联合搜狐健康频道调查显示,八成家庭目前有待处理的旧家电。而电子垃圾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威胁环境和健康。如何让这些“退役老兵”安全“转业”,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
参与调查的1511人中,75.12%的人处理过旧家电,23.04%的人“想处理,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在处理方法上,人们的选择则千差万别。当被问到“如何处理小型旧家电(如吸尘器、微波炉等)”时,28.65%的人选择卖给收旧家电的小贩,16.05%的人因不知如何处理,所以一直放在家里,16.02%的人将其送人,15.48%的人自己出售,13.53%的人“随生活垃圾一起扔”,8.78%的人维修后继续用。而“等厂家回收”的只占1.3%。在大型家电(如电视机、洗衣机等)处理上,人们选择则依次为:卖给小贩(30.11%)、因不知如何处理而放着不用(21.31%)、送人(18.86%)、找人维修后接着用(14.03%)、随生活垃圾一起扔(3.71%)及“等厂家回收”(3.71%)。
对此,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会长董金狮表示,老百姓处理旧家电的方法大多不科学。“如相当一部分人将旧家电卖给小贩。而一些小商贩回收后,有的会将其拆解―――将有用的金属拿去卖钱,一些边角料则烧掉或扔到水沟中。”而一旦拆解不当,会导致其中的放射性和重金属元素等泄漏,严重污染环境。此前,某机构对一电子垃圾回收点附近的20名处于哺乳期的年轻妇女进行研究发现,不少人分泌的乳汁中二恶英等致癌物浓度很高。但调查中,55.56%的人根本不知道旧家电处理不当的隐患,17.22%的人对此有一定了解,27.25%的人则完全了解。
当问到“当了解这些危害后,是否会重新考虑如何处理旧家电”时,66.62%的人表示,会稍微考虑一下,但之后可能还会照旧处理,31.39%的人称,会立刻按正确方法处理,1.99%的人则完全不予考虑。董金狮认为,电子垃圾回收不利,首先在于没有相应政策。其次,大多老百姓意识不到潜在危害。即便意识到了,也很难找到可回收的厂家和机构。因此,董金狮呼吁,一、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据了解,即将颁布的《循环经济法》将规定,企业有责任统一回收旧家电。二、厂家生产时,不光要考虑到怎么卖,同时要考虑如何回收,多生产可回收、可利用,污染小的家电。三、老百姓不能将充电器、闹钟等小电器随生活垃圾一起扔掉;大中型旧家电则不要在家放太长时间,否则同样存在放射性金属泄露等隐患,“但也不能找小商贩回收,而应找厂家和相对正规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