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重新定义了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这本是一件好事,既拯救了地球,也拯救了地球人自己。
国人喜欢搞运动,认为这是统一认识和行动的最好手段,但是,当“低碳宣传”扑面而来时,我在想,将“低碳”变为“泛低碳”,会不会是对我们美好初衷的歪曲理解,甚至会影响低碳生活的健康推进?
“泛低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过于简单地把节约与环保等同于低碳。很多人把低碳宣传为“少用电”、“少吃肉”、“少开车”这些生活细节,在一个人口十几亿的国度里,任何小事一旦“积少”就“必多”,所以,那些数据往往让我们瞠目结舌,肃然起敬。问题是,无论多少,不仅仅是人类,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都是靠消耗地球资源生存发展的,如果你想要延缓这种消费,那么我倒建议应该由上至下,而不是现在的由下至上。
举个例子,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公升数乘以2.7。那么以一辆悍马民用越野车为例,它的排气量达到6.2,是普通家用轿车的3-4倍,换句话说,马路上每开出一辆悍马,就相当于四辆家用轿车在同时奔跑。这还不算悍马轿车在其他方面的高消费和高能耗指标。
此外,很多专家们说,高油价是遏制汽油消费的有效手段,也算是为低碳生活添砖加瓦。
这两件事摆放在一起,我怎么就觉得那些高举旗帜,为低碳生活摇旗呐喊的小排量车主很有一点悲情英雄的意味呢?因为,开得起大排量车的富豪们怎么会在意油价几毛几毛地增长呢?而现在,很多这样的富豪都以大排量车为身份象征(其实并无实际用处),致使很多国际厂商专门设计出所谓“城市越野”这种不伦不类的汽车概念,为什么我们可爱的发改委不颁一道谕旨,严格限制国内的大排量汽车的销售和生产呢?因为这样,可能减少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再举一例,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我感谢这个数据的统计者和节能灯的发明者。老百姓使用节能灯不用你们提醒,因为电费催缴员会用账单告诉他们一切,问题是,仅靠节能灯会解决问题吗?这事我建议先问问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此外,很多城市大搞亮化工程和霓虹灯工程,整得大马路和秦淮河两岸似的,有必要吗?当然还包括现在很多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晚会,舞台漂亮得一塌糊涂,其实全靠背后那点灯泡撑着,这样不重节目只重舞美的大型晚会或者开幕式能不能少办,建议中央电视台起个好头,别动不动就把您那大型LED搬上银幕,否则对不起广大观众,这比您组织一场宣传低碳的大型晚会来号召大家每天少吃一口肉更来得实惠。
所以,谈低碳,应先压缩大项目和大消耗,不看西瓜,净捡芝麻的做法就是本末倒置,胡乱作为。看看现在网络上老百姓们总结的低碳生活小窍门,那些仍然进行着大排项目的人们,你们不觉得他们可怜吗?
另一个问题是当我们宣传低碳时,宣传“节流”的时候多,宣传“开源”的时候少。
为了学习,我遍查网络,除了“省”和“少”之外,别无他词。所以老百姓认为的低碳生活就是降低生活标准也不是没有道理,其实,除了降低排碳之外,多研究宣传如何吸碳可能更为重要。
所以,“泛低碳”化极有可能对人们产生误导,遮掩住低碳生活的本来面目,阻碍低碳化的层层推进。运动少些,细节多些,才是低碳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