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风险预控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公司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公司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5、发生事故、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 二、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矿井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
理制度的要求;
5公司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危险源监测
公司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四、风险预警
公司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五、风险控制
公司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六、信息与沟通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公司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七、风险财政管理
公司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矿井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八、职工安全健康管理
公司应了解和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人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第三章? 保障管理
应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承担。公司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公司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公司的各项管理。
第四章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一、人员准入管理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1、明确岗位设臵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
等。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公司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三、员工岗位规范
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公司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四、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公司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2、涵盖影响公司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员工培训教育。
公司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明确员工培训内容;
5、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6、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
7、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 8、新入公司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
训。
五、员工行为监督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六、员工档案
公司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职业健康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 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公司应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
(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为公司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公司应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安全规程》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八、环境保护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公司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公司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公司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公司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公司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公司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九、手工工具管理
公司应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7、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8、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十、标识标志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2、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臵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第七章??? 检查、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公司应制定反映企业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矿井自身特点(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公司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公司应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公司企业应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企业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公司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
上一篇: 公司总会计师的安全生产职责
下一篇: 招投标法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