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安全作业的主管因素
作业组织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实施养护维修作业,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从作业准备、进入现场、布置设施、维护交通秩序到作业结束、清理现场、恢复交通,每个环节的安全措施都要正确、有效。
经常发生作业人员对安全的重要性及规范了解不深,常常存在着懒惰和侥幸心理,不按标准设立标志、划分作业区。管理人员有时也存在着特权思想,对作业现场的管理疏忽,检查要求不严而引发事故。为此一定要通过教育员工规范行为,严格制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作业方式的因素
选择何种作业方式,可能决定作业现场周围的安全程度。临时作业为节省时间,不愿设置过多的标志与设施;而长时间作业又希望作业区划定的越大越好,有时甚至全幅封闭。此时,作业场地大了,认为安全了,其实通过空间变得狭窄,交通拥挤,更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波及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合理划定作业区与作业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到安全。
影响安全作业的客观因素
道路本身的因素,包括路面的状态、坡道、弯道、桥梁以及承担的交通流量情况等。这部分因素有些管理部门能够了解和掌握,但行驶的车辆不一定了解掌握。有些可以是偶然或随机发生的,管理部门能够预料,但不能确切掌握。特别是在维修路段附近,路面的工作状况往往不会令人满意,加之行车断面狭窄,车速减慢,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拥挤或暂时滞留,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不安全因素。
天气的因素,包括气象、季节以及由此带来的光线、视线等因素,及时对行驶车辆性能和路面状况带来的各种影响。这类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预见性,也有偶然随机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经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此类影响减至尽可能少。
交通方面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是管理部门最难以把握和控制的。它包括行驶车辆本身的技术性能、行驶状态和载重情况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驾驶员的因素,如驾驶员的技术水平、经验、工作状态等。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车辆进入作业区后,采取措施不当都可能引发事故。
关键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养护会带来交通方面的矛盾。管理方面要维修,车辆方面要通行,双方互有影响。如何将这个影响减至最小,在高速公路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应该有一个被双方高度认同的世界,一套严格、合理并能实现的规范和标准。有了这个标准,高速公路维修时,管理部门知道怎么做才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使用高速公路的用户,通过标志和标识的引导也知道怎样做最正确、最安全。作业人员依法作业,车辆依法通行。
多数情况下,高速公路的维修是在封闭或不完全封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所有面临的安全问题比较复杂,随时随地会由于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出现安全问题。做好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制定好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依法管理。关于高速公路作业现场的封闭和管理问题,国家在《公路法》中对养护作业进行了规范交通部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做了规定,公安部也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道路作业交通安全标志》中做到了规定,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又颁布了《道路标志与标线》标准,对作业的封闭与管理及标志牌的使用进行了规范。使由于高速公路维修作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养护部门应在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面临的具体问题,不断研究、实践与总结,使高速公路作业安全设施标志、作业组织与管理不断完善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