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安全事故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建筑行业是高危行业,建筑安全形势仍然比较脆弱。探索预防对策和强化控制措施,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必由之路,再无其他捷径可走。建筑安全事故类型主要以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和触电为主。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后,直接进入建筑工地当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特殊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且各建筑施工企业又未对其进行认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因自身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二)监管不到位
目前建筑市场较为混乱,建筑企业资质个人挂靠、违法分包;建设单位违法发包屡禁不止,这些施工队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实质性的安全措施。而行业监管部门有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行业监管力度缺乏稳、准、狠,甚至有的监管部门怕突破上级下达的安全事故目标,对事故处理以罚代管,不能对事故单位形成有效震慑。
(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野蛮施工
施工作业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施工,凭个人经验和习惯,缺乏应有的行为约束。如:电工作业不戴绝缘手套、不穿绝缘鞋;架子工作业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木工操作电锯时戴手套;作业人员酒后上岗等。
(四)材料、机具质量不合格
建筑材料和建筑机具进场验收不严,导致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不到位,例行检修缺失,造成机械带病工作。如安全网质量差,不能有效拦截高空坠物,造成地面人员伤亡。脚手架钢管壁厚不达标,钢管刚度弱化,造成脚手架坍塌。
(五)防护设施不合规
临边不安装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作业面没有实行全封闭;有的电梯井口无有效护护,电梯井内不隔层设置防护;预留洞口、采光井、通风口不设防护盖板。这些都极易造成坠落事故发生。
(六)重文字规定轻现场管理,在施工中安全投入不足
许多施工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施工安全的各项措施、承诺只要符合中标文件就行了,而对现场施工中的安全费用是否落实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出不出安全事故还是靠“火气”和“运气”。
三、预防事故的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话语权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建立全员安全责任人制度,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落实企业领导对全施工现场负责,专职安全员对项目部负责,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和施工技术员对各自的施工区域负责,操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范围负责的“四负责”制度。
(二)落实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文件,杜绝建设单位违法发包和施工总承包企业违法分包,把不具备安全施工技术和条件的施工队伍坚决拒之门外。
(三)加强安全教育
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做到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能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场;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业员工一律停工短训。
(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与协调
工程中标后,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要由施工技术员编写的书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向工人交底,特别是高空、有毒作业,必须有相应的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急救处理方法。每日由班长、班组安全员对当天工作操作工序提出安全要求。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会议,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加强纵横之间的协调配合。
(五)加强现场安全监督
企业对违章指挥、操作、冒险作业应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规范施工人员安全行为。安全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入现场。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入,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对危险性较大的脚手架、起重机安装和拆除、机械设备吊装、基础土方开挖等落实专人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
(六)运用科研成果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加大科学技术投入,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淘汰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掌握并运用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心理学的科研成果,调整好施工操作人员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状况,避免员工在情绪低落时出现失常行为,有效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进程,它包括安全组织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两个方面,企业只有综合利用这些手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