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电施工中,由于从业人员复杂、工种繁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场地狭小、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极易发生各类事故,因此,为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充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应首先对水电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彻底识别,并预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才能合理的组织资源,尽最大的努力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水电施工中危险源的识别及风险的评价。
关键词:水电施工,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
引言
安全生产是各个建设、生产行业永远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水电施工建设中,由于施工工期长、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需要对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系统的识别,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危险源种类
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针对水电施工企业,将施工中的危险源分为以下五类:
2.1 物理性危险源: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
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
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
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如:
氮、氧气泄漏。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
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2.2 化学性危险源: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火工品、瓦斯。
自燃性物质;如:煤。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
充电液中的硫酸。
2.3 心理、生理危险源: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2.4 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2.5 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危险源识别
3.1 首先组成查评组,3.2 并做好查评前的准备3.3 工作,3.4 编制检查表,3.5 系统地对生产活动和场所进行识别;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和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如钢筋的加工过程,首先画出流程图,熟悉各个施工环节,做出全面的识别。钢筋进场运输→下料→切割、加工成型→钢筋现场绑扎→钢筋焊接连接。
参照GB64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事故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16类。钢筋进场运输的危险因素有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钢筋下料的危险因素有起重伤害、灼烫、火灾等。依次类推,分别列出其它步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3.6 查评组在工作完成后,3.7 请专家对查评的结果进行咨询,3.8 查评组再依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
风险的评价
4.1 风险评价的定义:
风险评价是指在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危险、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4.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的半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众所周知,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获得这3个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了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然后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者减轻事故损失,甚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对于任何有人作业的具体系统,都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取3种因素的分数值,然后计算D值;再根据D值大小,可以判定系统的危险程度高低。
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整改措施的实施。但是3种因素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定性概念,没有定量标准。评价实施时很可能在取值上因人而异,影响评价结果的标准性。对此,可在评价开始之前确定定量的取值标准。这样,就可以按统一标准评价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危害程度。取值标准如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不可能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危险性分值D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2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4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4.3 专家打分评价法:
由评价小组(一般5~7人)对本单位、本项目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逐个打分,根据分值大小确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在评价时要考虑:A伤害程度;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规符合性;D影响程度;E资源消耗等因素。其分值大小见下表:
专家打分评价法分值表
评价项目 伤害可能的程度 应得分值
伤害程度 严重 5
一般 3
轻微 1
发生的可能性 大 5
中 3
小 1
法律法规符合性 超标 5
接近标准 3
达标 1
影响范围 周围社区 5
场界内 3
操作者本人 1
资源消耗 大 3
中 2
小 1
评价时,对应上表,几人同时对某一危险源进行打分,然后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险源的危险级别分数。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为重大危险源;当A=5和B=5时,也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结论:
无论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还是专家打分法,都需要对危险源进行正确的识别,彻底细致的分析,并且,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得到更精确的风险评价值,才能有效的、合理的进行资源分配和提出更切实际的管理方法,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施工》 2004年8月15日第二、三期200页~203页
〔2〕.《电力建设工程安全性评价管理》 武汉大学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3〕.《水电工程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 武汉大学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上一篇: 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 以人为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