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而言,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关系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关系民生的方方面面。对电力企业而言,安全是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首要条件,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保障。因此,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第一要务,安全管理更是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发电企业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和单机容量的不断提高,电力事故呈现控制难、传播快、范围大的特点,这对于我们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及时发现、排除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不同的事故发生有着不同的原因,但一般来讲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还有环境因素。我们坚持“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规范员工的行为,树立员工安全意识,扎实推进风险预控管理,倡导安全管理“六不放过”原则,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安全管理。
一、职工心理状态不稳定即进入现场不放过。
一个人的情感、态度、意志、精神状态总是伴随整个生产活动中,从而客观上造成潜在隐患,而员工的心理状态不良,成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当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操作行为可避免事故,也可扩大事故,所以员工进入现场的心理状态极为重要。逞能心理,冒险心理,厌倦心理,激情心理、挫折心理、紧张心理、幻觉心理、压抑心理、烦燥心理、抵触心理等等心理状态都属于非理智行为的事故心理现象,不仅影响员工的注意力及判断力,很可能使员工步入事故发生的轨道上去。建立班组心情看板,注意员工的心理变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指导,人性化的班组安全管理氛围,既把员工不稳定心理状态拦在现场之外,也实现了预防责任事故的目的。
二、巡回检查不到位不放过。
巡回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和事故隐患,以便及时处理和防范。如果检查不到位,检查质量不高,任何点滴的设备异常和小的事故隐患,极有可能造成事故发生,致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反之,高标准、高质量的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异常,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风险,使设备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三、设备运行参数不正常不放过。
设备的运行参数是判断设备是否健康的依据,高于或低于额定参数运行的设备都是非正常运行设备,即使未发生故障也存在发生故障的隐患,是不能长期运行下去的。随着继电保护和热控保护装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可以通过远程和集中监控来发现运行参数不正常现象,当被监控设备运行参数超出规定范围,自动装置即发出告警提示,保证工作人员能及时加强监控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当设备短暂发生运行参数不正常时往往不能引起运行人员的重视,由于原因的查找和消除比较困难,检修人员经常采取表面化的处理方式,然而这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还有一些运行设备的参数虽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但是接近于不正常值或在限定范围内不正常波动,此类情况难以发现,并存在一定的事故风险。建立、健全巡回检查制度,加强设备运行参数的监控,重视参数不正常情况的反馈,及时查明原因,切实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安全隐患没有制定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放过。
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隐患状态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如果不加以控制,终会形成重大隐患,以至造成严重的后果。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事故隐患排查,并且建立安全风险隐患辨识、预防、评估、整改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使隐患可控、可防、可排。
五、现场设备未做到心中有数不放过
实践证明,30%以上的设备故障和事故,与误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误操作中,究其原因为:工作人员对现场运行方式不了解、对设备性能不清楚、对装置作用未掌握对设备状况不明晰。因此员工在运行操作中、故障处理中、设备检修中容易出现误碰、误操作行为。所以任何一次的操作和检修任务开始以前,务必对现场设备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精力高度集中的进行工作,才能有效防止误碰运行设备,正确进行检修作业,有效防止不当操作和违章行为,杜绝事故的发生。
六、检修过程不规范不放过。
每个设备都是一个复杂的组合,而检修过程也不是单一的行为,其包括检修计划,备品、备件、工器具、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票的管理,检修工艺及流程,技术监督和质量验收。著名的“墨菲定律”指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而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事实证明,检修过程中的任何不规范行为,将可能导致元器件的损坏、工期的延长、设备的故障,或引发严重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检修文件包和作业指导书是根据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现场实际、安全规程、检修任务科学编写的,是指导检修工作人员规范检修行为、保证检修质量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检修文件包、作业指导书进行检修作业,将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检修质量,控制生产中的技术风险。
上述“六不放过”原则涉及了生产的各个要素,涉及了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基础作用。
首先,安全管理更具主动性。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研究发现,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因此他提出了300∶29∶1安全法则。我们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入手,主动排查和消除生产要素的不安全状态,增强对潜在性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将大大降低事故风险和发生几率。
其次,具有很高的操作性,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程序化、链条式安全管理模式,注重环节治理,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层层防控。
第三,全面降低安全管理的成本。著名安全经济学家罗云在《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一书中指出: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事故整改产出比,两者的比例为1:5,而此“六个放过”原则就是在人和物两方面加大预防性的投入,这完全符合了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
第四,改善了员工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了员工对不安全因素的态度,规范了员工的生产行为,确立了及时、尽快、坚决的消除不安全因素的鲜明态度,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五,进一步规范了员工的行为,使检修过程标准化,杜绝了检修质量事故的发生,生产范围内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实现安全与生产的高度统一,以质量促安全,用安全保障生产。
第六,严格贯彻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以全新的理念进行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更直接地实现安全管理的目的。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倡导“六不放过”原则,能大大降低各类事故发生的风险,从而有效地保证生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