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生产企业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并针对作业现场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场所、设备、工器具等)进行了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因此从理论上讲,安全事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实际上事故却屡禁不止。这主要是由于生产管理者只关注客观危险点(场所、设备等)的预控,而忽视了主观危险点(人的心理)的预控。电力安全生产的各种工作都需要人去执行,若员工存在着不良心理现象,将成为最大的危险点,使其行为直接或间接地演变为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事故案例的记录表明,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良心理因素所致。电力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现状、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重视从人的心理学角度去分析、捕捉危险点。
1 疲劳心理预控—实施心理疏导
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叫疲劳。
员工疲劳心理表现为:精神恍惚,工作失误。医学研究表明,疲劳会使人的神经活动机能减退,接地故障时,人体若接触到设备外壳,虽然设备外壳已接地,人体仍有部分电流流过,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与TT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时情况相似)。考虑到长期运行后设备接地电阻阻值可能增大,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也会变大,相应地流经人体的电流也会增大。万一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接地线(PE)断开,此时人体接触的是相电压,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所以这种型式并不能完全保护人身安全。
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电力员工带着疲劳心理从事危险性大的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如某电业局外线工叶某在某35 kV线路停电作业时,由于疲劳登杆,精神状态欠佳,不慎失手,使三角紧线器(4 kg)从7 m 高的架构上掉落,砸伤了同杆下方清理器材的同事。产生疲劳心理的原因有2 种:一是生活无规律,身体疲劳。如业余时间通宵达旦上网打游戏或打牌,饮食、休息不正常,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等。二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理疲劳。如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折或情感危机等,使人身心疲惫。
做好疲劳心理的预控,要从关心爱护员工生命的角度出发,严禁疲劳作业。生产管理者首先要深入生产班组与员工接触,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逐步调适员工心理状态,了解产生疲劳心理的症结,循循善诱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员工树立健康生活、健康工作的正确观念,让员工舒展心情,缓解心理疲劳现象;其次要在工闲期间,组织员工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调适身体,改善工作时的精神状态。
2 厌烦心理预控—以人为本管理
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对工作失去兴趣,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叫厌烦。
员工厌烦心理表现为:消极对待,转化事故。如某变电站值班员,因厌烦本职工作,对设备日常巡视、维护不到位,使主变压器漏油故障隐患未能及时被发现和控制,结果造成主变烧坏的严重设备事故。产生厌烦心理的原因有2 种:一是员工对工作缺乏新鲜感,消极懒惰。如偏远变电站的值班员,因人际交往少,内心寂寞,长期重复单调的变电工作而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热情,敷衍了事。二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受限。如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生产班组工作多年,仍是一般工人待遇,因不能实现个人价值而产生厌烦心理。如某220 kV变电站的一名本科生,在副值岗位工作11年,虽然工作能力和水平已完全可以胜任正值、值长或站长,但由于没有空位,一直没机会晋级。
做好厌烦心理的预控,要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关心和尊重员工。首先要实施人文关怀,即领导要缩小与员工间的心理距离,经常深入班组与员工交流思想,了解其所需所想,并结合生产实际,尊重员工的个人兴趣和志向,合理调整岗位或交换工作环境,增强新鲜感;其次要实施“阳光工程”,对生产员工实施倾斜政策,合理调整工资待遇和劳保福利,生活上多关心、体贴一线员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第三要为员工创建事业发展的平台,即鼓励生产员工参加技术职称考试、技能等级鉴定和技术能手、劳模或“专家”的评聘活动,并将所取得的资格直接与职务晋升或待遇提高挂钩,激励他们为之奋斗,点燃工作热情。
3 浮躁心理预控—矫正价值取向
人的情绪轻浮急噪,内心焦躁不安的现象叫浮躁。员工浮躁心理表现为:行为随便,过者为灾。存有浮躁心理的员工,不安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而缺乏踏实工作的耐性,“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某变电检修工(大学生)得知某同事被提拔重用后,内心焦急而心绪不宁,在一次断路器检修时,工作行为随便、不细致,检修后未经验收合格即投运,造成设备事故。产生浮躁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差,追求私欲,与人攀比地位和待遇,导致心理不平衡。做好浮躁心理的预控,要矫正员工的价值取向,调适心理状态。首先是思想价值观导向,即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其次是行为价值观导向,结合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安全工作行为;第三是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即企业内部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使员工磨掉浮躁,自觉控制心理状态。
4 麻痹心理预控—安全常规教育
因人的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知觉能力降低的现象叫麻痹。
员工麻痹心理表现为:丧失警觉,事故袭击。麻痹心理者,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在工作中凭习惯、经验想当然地进行作业,直到事故发生才后悔莫及。如某变电站1号主变停电检修,已断开三侧断路器后,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到1 号主变10 kV 开关室操作隔离开关,由于事先未检查10 kV 断路器是否确已断开,结果造成带负荷拉闸、人员严重烧伤事故。
产生麻痹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 种:一是思想放松警惕。某些员工认为自己从事电力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未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不重视“安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不知道违章界定,思想麻痹。二是安全意识淡薄。某些员工将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等视为老生常谈,不予重视。
做好麻痹心理的预控,要强化安全常规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警惕性。首先要加强安全责任教育,运用“例证法”说明电力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培养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高度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安全管理制度等的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文化力潜移默化影响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三是要加强安全警示教育,运用“安全警示教育片”和“安全通报”宣传资料等,培养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等。
5 糊涂心理预控—明确作业关系
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现象叫糊涂。员工糊涂心理表现为:盲目操作,造成事故。
员工在工作中的糊涂,主要是对工作的任务关系不清楚。如某变电站值班员,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本站设备不熟悉,在一次主变由检修转运行的操作任务中,因监护不到位,造成了主变带接地线合高压侧开关的误操作事故。产生糊涂心理的原因有2 种:一是工作不思进取,混日子。某些员工平时不认真学习工作规程,不熟悉设备,持“混一混”的态度,具体工作时,不知道什么是违章,思维混乱、操作失误。二是疲劳心理的升级。某些员工的疲劳心理因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发展为糊涂心理,现场作业时,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忽视客观存在的危险点,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
做好糊涂心理的预控,生产管理者要对工作班成员明确与作业相关的知识、信息和责任。一是对班组成员明确与作业相关的知识。采取现场问答与解答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和工作规程等。二是对工作班成员明确交待系统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和工作任务,明确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以及客观存在的危险点,并确保所有作业人员均已知晓并签字确认。三是明确安全责任。开工前要重申工作班成员的岗位职责,使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6 侥幸心理预控—安全事故教育
由于偶然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了灾害叫侥幸。
员工侥幸心理表现为:习惯违章,自演悲剧。某些员工在工作中投机取巧、碰运气,持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想当然地认为事故未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若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便故技重施,甚至师徒相传,成为恶习。如某外线工在撤除水泥电线杆上的10 kV 旧导线时,事先未检查电线杆的根基情况,也未按规程加装临时拉线,结果由于登杆剪断导线后产生了较大的不平衡张力,发生杆倒人亡的事故。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有2 种:一是习惯违章成自然。如上例中该外线工以前同样的操作从未发生过倒杆,就沿用旧的习惯做法,未考虑杆基不牢固、线路跨度大等的新问题,结果酿成事故。二是急于求成而违章。如某变电站值班员接到操作命令后,因快到吃饭时间,为了求简、求快,竟无票操作,结果造成误操作事故。
上一篇: 用户电气事故的处理和防范措施的制定
下一篇: 如何防止核电厂人身伤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