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安全为天。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发生,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困扰着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对与煤矿企业来讲,安全工作事关企业员工的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事关国家财产和企业形象,直接影响着矿山的生存和发展。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煤矿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煤矿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方面,认为只要一线工人不出安全事故,就达到了安全教育的目的和效果了。而笔者认为,煤矿安全教育不能靠单纯的讲解理论、技术,这样比较枯燥。因此,从本企业的热点、难点出发,在讲学过程中,联系实际,以案例为起点,分析不规范作业行为的特点、规律及其带来的危害,再结合理论知识,使学员掌握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样安全教育的范围就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适应安全教育的需要。
一、 不规范作业行为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不安全行为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型。
(1)无意型。这类人占较大比例,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自律能力较强,只是对安全质量管理标准要求掌握不全面,“好心办坏事”。在人的行为管理方面,过去主要措施是反“三违”,制定了很多、很细的规章制度,限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禁止这样,不准那样,偏重于“堵”,而忽视了“疏”。到底怎样作业才能达到安全、高效,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可循,因而生产过程中习惯性、盲目性、随意性的不规范性作业较多。
(2)有意型。这类人虽占极少数,但其行为对安全工作的危害性较大。他们把技术规范、规章制度看作是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在无人监督和管理不严时,明知不规范作业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在侥幸麻痹心理和利己偷懒之心的驱使下,冒险蛮干而酿成严重后果。从作业行为不规范的人群分布来看,采掘一线的直接生产工人所占比例较大,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接受正规教育少,文化基础差,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化采掘生产技术的要求。相对来说,采掘一线的劳动强度大,作业程序繁杂,作业环境差,作业时间长,因此,这些操作水平低的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几率较大。
二、 规范化作业的行为对策
对人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坚持“堵”、“疏”并举,在继续长期不懈狠抓“三违”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安全高效的管理模式--岗位作业标准化标准。
(1)模式的建立。对某一特定作业进行分解,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有关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以保护人身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对每一作业过程和动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排列最优的作业程序、动作标准及安全要点,即完成了该作业模式的建立(作业标准)。作业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具体规定了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以及完成该作业必须遵循的作业程序和动作标准及最终作业成果达到的质量要求,把本来比较分离的不系统、易被忘记或忽视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规章制度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这样一来,即便是素质较低的作业人员,只要严格按照建立的模式反复练习,完全能够养成良好的作业行为习惯,熟悉掌握作业技能,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省力的效果。相反,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动作标准,忽视安全要求提示,错误操作,极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建立规范化的作业模式,主要是针对作业过程中的不正确、不规范、不科学提出的,是规范人们作业行为的前提,其控制人的不规范行为作用是明显的。
(2)培训教育。完成了标准的制定,建立了规范化的作业模式,这只是实行标准化规范作业的第一步。有了标准模式,还必须让职工真正懂得《标准》、熟记《标准》,自觉运用《标准》作业。队组应长期抓好《标准》的培训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提高职工标准化作业的熟练程度。注重发挥好职工学校培训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分期、分批轮训,培训完进行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不合格者强制下岗培训。每年要进行复核考试并换证。辅以灵活多样、职工群众乐与接受的培训方式,不段巩固培训成果,如开办电视广播岗位标准知识讲座,举办岗位标准知识有奖问答等,结合职工的认知特点,不断创新标准化作业培训形式,增强新鲜感,吸引职工自觉参加岗位标准学习。
(3)严格现场监督,抓好规范作业。经过全员培训学习,使每个职工掌握岗位作业标准,是推广标准化作业的前提和条件,而要规范人的作业行为,关键是要把作业标准具体落实到现场。煤矿井下点多面广,人员分散是客观实际,由谁来监督每个职工是否严格执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是个实质性,必须实行强硬的管理制度。对不懂本岗位作业标准的职工,不准其上岗。现场不按标准作业的要进行培训。
(4)要坚持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作业标准。煤矿生产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装备、新管理,自然对作业标准提出新要求。从实际应用出发,敢于突破、不断创新,对不符合实际的标准大胆改进、完善、充实。还要深化细化标准化作业标准,探索施行标准化作业。
三、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加强对职工规范化安全教育
从小事讲起提高对行为规范的认识重安全。 分析各类事故的原因,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因而安全培训教育要坚持“小题大做,大题小作”,使学员深切体会到安全生产小事。
井下规定不准吸烟。因吸烟而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已不少见,但是有些工人尤其是新工人对这个问题认识不上去,认为吸一只烟怎么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呢?瓦斯爆炸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瓦斯的浓度5%-16%;②最低引爆温度650-750℃(即有明火)。在采煤过程中,经常出现瓦斯突然涌出或局部瓦斯积聚现象,在井下生产过程中,条件②必须达到,否则人无法生存,这时,只要满足条件③即可引起瓦斯爆炸。烟点燃后不吸即自燃时,烟头中心点温度可达200-400℃;在吸烟时即大量加氧过程中,烟头中心点温度可达800℃,达到了瓦斯引爆温度,因而井下规定不准吸烟、电气设备必须放爆等等,不仅仅涉及到个人安危问题,也涉及井下他人和整个矿井的安全问题。在讲解这些内容时,选择一个案例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是由于新工人在井下吸烟引起瓦斯爆炸造成75人死亡,14人受伤,损坏巷道7630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68万元。
实践证明,煤矿规范化作业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对于规范人的作业行为,防止零打碎敲事故的作用是明显的。规范化作业的推行,一方面解决了按照工作程序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操作标准化的问题。各工种按照作业程序和作业标准,坚持规范化作业,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操作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