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是地产集团第三项目组根据工程安全管理的需要,进行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的实践,通过直接经验法辨识危险源,LEC法进行定量评价,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效果。这对同类的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与控制 矿区建设 应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技术,以物质、能量、环境等为依据,分析衡量系统危险程度,查找生产系统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等级,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管理,力求防患于未然。
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的多发行业,火灾、高空坠落等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在工程设中引入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以及控制理论,对施工现场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一、项目概况
地产集团第三项目组今年管理着生产控制中心工程、职工活动中心以及长庆书画院三个工程。其中,生产控制中心位于长庆科研综合楼西裙楼,由原报告厅改造完成,建筑面积666 m2;职工活动中心位于管道局西南角,对原维抢修工房进行改造,建筑面积9090.97 m2,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改建为3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包含了乒乓球室、阅览室和健身房等,南区保留原排架结构,设置有篮球和羽毛球活动场地;长庆书画院位于长庆大厦东侧裙楼,增设三层钢结构,建筑面积1263.85 m2。
二、采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的必要性
1、 这是国家法律法规和中石油的直接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开展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并把《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列入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2000年,《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施行。2002年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中第33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2004年4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开始试点推行。按照国家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要求,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制定、发布了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等实施标准,在集团公司、企业和企业所属的主要生产作业单位三个层次上分别编制了HSE管理体系手册,并进行全面推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的运用。作为安全事故高发的建筑行业、
2、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传统管理方法更加注重事后的处理,但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将重点放在事故的预防上,能确保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早策划、事故的早发现和早处治,从而减少可能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在安全管理方式上,也由被动的方案审批和现场纠正转化成为主动性很强的宏观调控、提前预防和重点跟踪,从而可以有效地帮助项目建设者转变管理思路,规范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使项目建设管理满足卫生健康、生产安全等法规的要求,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记官网登录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筑行业因为生产和从业人员的特点,始终属于高危行业,安全事故不但会拖延工期,还给施工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保障施工安全,和记官网登录为企业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3、 是工程建设特点的需要
在项目组管理的三个工程中,由于生产控制中心和书画院工程分别位于科研综合楼和长庆大厦内部,施工场地的敏感性对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且,三个工程分别位于三个地点,结构型式不同,使用功能不同,施工方式不同,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也不同,具有点多面广、方式各异的特点。此外,生产控制中心工程内部原建筑结构的拆除,活动中心工程3台30米长的高空桁车拆除工作,以及书画院工程内部深基坑的施工都包含了许多难以监控的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众多。对于如此复杂的安全管理任务,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确保施工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可以在施工开始前,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外部环境、工艺水平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按照这种方式,就可以抓住不同施工阶段的管理重点,兼顾全部危险源,有的放矢的进行安全管理,从而能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建筑施工管理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运用的现状
1、 对新技术的运用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都按照要求开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的运用,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编制了危险源控制表,但是他们所有的工作也就止步于此,这恰恰忽略了技术运用中最关键的部分。首先,企业的管理者缺乏接受新技术的热情,不认为那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反而以为采用老思路、老方法就可以起到安全管理的作用,事故在所难免,出了事故罚罚款,批批人就可以了。对于新技术的宣传、学习和运用没有足够的动力,不能投入时间和精力,走走过场,匆匆了事;
2、 缺少有力的技术和人员支持
目前,因为很多企业不重视技术的运用,因此在技术和人员上没有足够的储备,运用起来就缺乏有力地技术和人员支持,也只能走走过场,不能对现场危险源起到警示和控制作用,更不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或者杜绝事故的发生。实际起作用的还是过去的老一套,这样就势必造成新技术和旧的管理方式之间难以融合,相互干扰,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影响了作用的发挥,造成现场安全管理混乱。
3、 新技术的运用流于表面形式。
很多企业仅仅将危险源识别作为安全检查的必备资料,因此编制的危险源控制表缺乏系统性,并且编好的控制表往往被悬挂在墙上或者放入文件柜中冷置,不能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
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的运用
1、 危险源的辨识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经验法,一类是系统安全分析法。直接经验法主要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对研究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判别出危险因素。这种方法虽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主观性比较强,简单易行。因此,我们组织监理单位的安全工程师和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采用了直接经验法对三个工程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和统计。
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数属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施工现场常见的重大危险源:
1) 高空坠落。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等五种基本类型。具体为:临边与洞口的安全防护不符合规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高处作业时安全防护不符合要;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不符合规定;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等。
2) 触电。主要发生在电器设备维修、停送电操作、焊接作业等施工作业过程中。造成触电的主要因素有:临时用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不符合要求;配电箱、开关箱、现场照明、电气设备、变配电装置等不符合要求;非用电人员操作或者电工违章作业等。
3) 施工坍塌。这里的施工坍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基坑工程,二是脚手架和模板支撑工程。造成深基坑坍塌的主要因素有:边坡未放坡或放坡坡度不符合要求;超挖;在坑边1.0m范围内堆土,或在1.0m范围外堆土,但堆土高度超过要求;雨季坑内未及时排水。造成脚手架、模板支撑坍塌的主要因素有:搭设、拆除未按已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荷载超过允许荷载。
4) 机械设备伤害。造成机械设备伤害的主要因素有:机械设备安装、拆除时操作不符合要求;需做防护的防护措施不到位,如平刨、电锯等;工人操作时违反操作规程要求;机械设备的各种限位、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对机械设备未做定期检查,或对已检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设备未停止使用,未及时整改处理。
5) 起重伤害。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如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起重伤害方面的危险源包括:吊装时吊点、索具不合理;钢丝绳剁切位置变化,;卷扬机启、制动不平稳;构件凸棱部位绑扎未衬垫,卡子等吊具未按规定设置;指挥信号不明确,起重机无超高、力矩限位器和吊钩保险装置等。
6) 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对人体撞击造成的伤害,但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具体包括: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或安全帽不合格;在建工程外侧未用密目安全网封闭,安全网不符合或无准用证;“四口”防护不符合要求(四口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7) 中毒或窒息。造成施工现场中毒或窒息的主要因素有:施工现场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当;地下作业时防护、通风措施不符合要求;另外食堂卫生不符合要求也是易造成群体中毒的主要因素。
8) 火灾或爆炸。造成施工现场火灾的主要因素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未按要求存放、保管、搬运、使用;在有明火作业时无消防器材或消防器材不足。
以上八个方面是建筑工程最常见也最易发生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人员如果不对其进行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控,就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2、 对危险源的评价
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具体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概率风险评价方法(LEC)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等。在此次工程管理中,我们根据现场实际采用了定量的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方法(LEC)法。
LEC法用公式表示为:D=L×E×C
D—危险性大小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事故发生可能性(L)分值表
发生的可能性 | 完全可以预料 | 相当可能 | 不经常 | 完全意外 | 很不可能 | 极不可能 | 实际不可能 |
分值 | 10 | 6 | 3 | 1 | 0.5 | 0.2 | 0.1 |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值表
暴露的频率 | 连续暴露 | 每天工作 时间暴露 | 每周或者 偶尔一次 | 每月一次 | 每年几次 | 非常罕见 |
分值 | 10 | 6 | 3 | 2 | 1 | 0.5 |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C)分值表
可能的后果 | 重大事故 | 较大事故 | 一般事故 | 1人以上重伤 | 住院治疗 | 轻伤 |
分值 | 10 | 6 | 3 | 2 | 1 | 0.5 |
危险性(D)分值表
危险程度 | 不能继续作业 | 需要立即整改 | 需要整改 | 需要注意 | 可以接受 |
危险性分值 | ﹥320 | 160~320 | 70~160 | 20~70 | ﹤20 |
危险性级别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了评价,下面节选了脚手架工程的LEC评价表:
脚手架工程LEC评价表(节选)
序号 | 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 | L | E | C | D | 危险性级别 |
1 | 扣件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 3 | 10 | 6 | 180 | 二级 |
2 | 立杆基础没有夯实 | 0.5 | 6 | 40 | 120 | 三级 |
3 | 立杆未理深且未设置离地20cm的扫地杆 | 0.5 | 6 | 7 | 21 | 四级 |
4 | 立杆的间隔不符合安全要求 | 3 | 6 | 7 | 126 | 三级 |
5 | 竹脚手板没有铺满,且没有固定 | 1 | 6 | 15 | 90 | 四级 |
6 | 安全网有的损坏严重 | 0.5 | 6 | 15 | 45 | 四级 |
脚手架工程LEC评价表(节选) 续表
序号 | 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 | L | E | C | D | 危险性级别 |
7 | 安全网存在漏绑现象 | 0.5 | 6 | 15 | 45 | 四级 |
8 | 竹脚手架杆件部分破损较为严重 | 0.5 | 6 | 15 | 45 | 四级 |
9 | 卸料平台两边的防护栏杆没有达到规定的高度 | 3 | 3 | 15 | 135 | 三级 |
10 | 连墙点的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 | 3 | 10 | 6 | 180 | 二级 |
11 | 外架的防护栏杆绑扎不牢固 | 3 | 10 | 3 | 90 | 三级 |
12 | 高空作业人员没有系安全带 | 6 | 6 | 3 | 108 | 三级 |
13 | 大风、下雨天搭设外架 | 6 | 6 | 3 | 108 | 三级 |
3、 施工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1) 建立安全体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为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项目组成立了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安全目标,确立管理原则;对各施工单位的安全文明措施费严格按规定计取,确保施工单位有足额的可支配安全费用;编写了HSE管理手册,对包含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确立了从施工单位选择,资质审验,施工方案专家评审及完工后评估等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此外还编写了群体突发事件、疫情防控等10项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 严格执行上级的安全管理要求。按照长庆油气田安全管理的要求,对涉及高处、临电、挖掘和动火等危险作业的进行专项作业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根据三个工程的施工特点,辨识和归纳现场存在的危险源,根据现场施工的不同阶段,在监控上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对现场有效地实施安全控制;签订安全协议,明确相互职责,期间和通州建总等多家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合同,有效地提高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了安全职责;
3) 依据危险源控制表,主动实施安全控制。施工中,根据工程所处的位置、施工进展的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对照危险源控制表进行安全评估和控制。例如,书画院和生产控制中心工程的动火作业,活动中心外墙作业中的高处作业,架子、吊篮和龙门吊的安装使用和拆卸,以及装修阶段的动火作业始终作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对于其他的危害程度较小的危险源也有针对性的监管,做到“突出重点,全面覆盖”,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了重要控制点的失守。
4) 认真地执行安全管理程序和规定。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项目组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确保程序合格。在拆除高空桁车时,项目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按照安全管理规定做出细致的分工,认真分析桁车的相关技术资料,确定了具有资质的安装单位承担桁车的拆除和外运任务;随后又到西安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履行了登记备案程序,并且组织专家组对拆除顺序、拆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型号、安全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等进行论证,通过评审后方可进入施工阶段。
此外,项目组根据施工进展先后还对活动中心室内外双排架、满堂架、移动架的安装拆卸方案,以及龙门吊和吊篮的安装质量进行了安全核查,确保了安全程序有效执行,为现场安全管理奠定了可靠基础。
5) 加大现场执行力度,确保安全措施落实不走样。为了确保各项安全管理要求与措施在施工中得到根本地落实,项目组在管理上更注重加强现场执行效果,并抓住了主要的三点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旁站制度。项目组在涉及重大安全和质量隐患的施工过程中始终要求甲方安全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旁站。
在高空桁车拆除过程中,项目组要求甲方安全管理人员、监理和总包单位安全员在施工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安全旁站。每天开工前,由监理人员检查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核对特殊作业操作人员及证件,检查安全防护情况,并在拆除过程中,严格对照拆除方案,分步骤,按顺序逐一拆除,禁止了违规操作,确保拆除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是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将安全检查常态化。项目组共组织周检查12次,月检查6次,安全大检查3次,“五一”、“十一”节前大检查各1次。此外,项目组还实行了项目领导巡查制度,工程部日检查制度和安全管理人员驻场检查制度,增加巡查次数,加强教育效果,加大处罚力度,及时通报,纠正并跟踪整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是安全培训多样化,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避免安全培训形式化,项目组将安全教育培训作为监理例会的一项内容,每次由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分别宣讲一个自己所知所见的安全事故,并让参会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期间,还邀请第八安全监督站对监理和施工单位培训1次,进行消防演练2次。
6) 注重利用材料升级确保安全施工。活动中心外墙原设计的铝锌复合板中间填充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因为聚氨酯材料属于易燃材料并且燃烧后难以扑灭,所以采用此种材料的建筑发生火灾后往往引起严重的后果。为此,项目组决定更改设计选用不燃保温材料岩棉毯,为施工和使用维护阶段消除火灾隐患提供了保障。
由于危险源的预警作用以及安全管理措施得当,现场执行有力,项目组安全管理始终保持平稳向上的趋势,顺利通过了长庆油田的安全大检查2次,地产集团4次,以及油田第八安全监督站30余次例行检查,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创造了安全稳定、可靠的生产局面。
上一篇: “七个加强”推动矿井安全生产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