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集团公司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的增多,薄煤层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摆在各级管理者的面前。薄煤层开采因为受“一大三低”(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的影响,制约了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如何最大限度的实现安全,确保高产高效,本人结合从事采煤管理工作20年的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以身作则当表率凝聚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很多人喊得响做得不够。我们的职工都很实在,也都肯干,领导一旦扑下身子和他们同甘共苦,他们就会深受感动,就会以十二分的付出回报你。
我们采煤二区现有职工270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薄煤层采煤生产一线的苦、累、脏、险令技校生和职工子弟望而生畏,他们很少有人愿意下井。2003年区队分来20个转退军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15人或调走或长休。 区队要保安全、夺高产、创水平,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凝聚人心,调动起积极性。
我首先从自己做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采煤工作上,几乎每个月都有20多天以上的时间与工人摸爬滚打在井下工作面,与他们一块劳动,一块休息,一块吃饭,在平和的相处中培养增进感情,拉近距离。 很多时候,尤其是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时,不用你去指派谁谁去干,工人都会自觉的冲上去,因为你在前面为他们做出了榜样,你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这样做,不仅为职工做出了表率,而且为区队科学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
规范管理明确责任调动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干部工人的积极性,我结合区队现场实际,建立起了职工为班组负责、班组为跟班副区长负责、副区长为队长、书记负责的层次化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奖罚分明。详细制定了每个岗位的规章制度,使每个工作环节、每个职工都有章可循。每天的生产有目标、有责任、有奖惩、有约束。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同时,以安全高产、挖潜增效、降耗为目标,提出了“一个加强、两个提高、一个降低”的“121”工作思路和考核办法,把区队年度各项生产指标按月层层分解到班组、个人 ,使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区队生产连续夺高产、创水平。1996年,区队连续11个月刷新历史记录;1998年,区队以“安全最好、质量最佳、效益最高、工资最多”而有“小队超大队”之称;1999年,在限产压库的情况下,仍生产原煤40万吨;2003年以来连续保持50万吨、60万吨全国薄煤层工作面单产最好水平。
盯紧现场安全构筑起屏障
我们区队建队初期,曾因重产量忽视了质量标准化,结果给安全生产造成了被动。痛定思痛,我们坚定了搞好质量标准化的决心,进一步明确了区长、书记、跟班工长、班组长的安全责任,分别制定了月度、季度、年度安全工作目标,严格安全责任奖罚, 突出加强了现场薄弱环节和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努力保持现场管理处于主动地位。区队还突出班组长的安全管理和责任, 每周组织班组长学习,每月召开一次工班长圆班会议,认真听取他们安全工作的建议,积极帮助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区队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
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充分认识到大搞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多职工都从实践中悟出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由原来的被动搞质量标准化到现在的主动搞。区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制定并完善了《采煤二区质量奖惩考核细则》、《划分标准》、《辅助工管理考核办法》,每项工程、每道工序都制定了施工标准和考核制度,将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贯穿到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充分调动职工抓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 坚持“质量无小事的原则”,在现场哪怕是缺一个木楔、一个墩柱帽、一个刮板螺丝,都要认真整改落实,按措施执行,毫不含糊。 自1996年起,我区安全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质量一级品率始终保持100%。
借助科学技术提效率增效益
要现薄煤层炮采的高产高效,光靠出大力、流大汗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们在矿党政的帮助下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大搞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从优化设计,改变生产布局入手,改单一的对拉工作面为连环工作面回采,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和规模效益。
为解决机械化水平低这一制约高产的瓶颈,矿分管领导亲自坐镇,与区队生产骨干一道,加紧了对采煤工艺的实验。先后完成了对工作面打眼爆破工艺、超前支护、挡煤板、铲煤板、护管架等30多项革新改造工程,其中,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护改进方式有效地降低了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率,采煤二区10多年来彻底杜绝了重伤以上的人身事故;最为显著的是一二挡煤板,首次解决了多年来薄煤层回收率低下和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最大难题,使工作面每推进1米就可多回收原煤30吨,年可多创效益7200万元 。同时配合使用了语言信号、大功率刮板运输机、自动喷雾除尘装置,使现场装备更加合理,设备性能更加完善,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使煤炭回收率提高到了98.9%,人工效率由每工5.01吨提高到了10.16吨,为实现和保持年产60万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