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飞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航空运输以方便、快捷的优势吸引着大量的旅客。世界间的距离随之“缩短”,朝发夕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航空安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选择出行的一大难题。在航空运输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因飞机本身的机械故障而引发的飞行事故居高不下,占据主要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大量使用,飞机已是高新科技的代表作,自身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航空事故比例大大增加。据统计数字显示近七成事故由人为原因导致,成为制约航空安全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已引起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于是逐渐探索出通过加强机组资源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不安全隐患,达到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目的。
航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机、环境三大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行环境的不断完善,人为因素已成为制约航空安全水平的首要环节。
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基本人为因素
一、技术因素:
众所周知,航空器是诸多尖端科技的综合产物,以高速安全的特点帮助人类实现了许多梦想、缩短了世界各点之间的距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加速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享受这些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航空人员是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特殊人员,航空器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精湛的驾驶技术,不但要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航空器的工作原理谙熟于胸,不但要熟知各个系统还要在出现异常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要能够熟练操纵飞机做各种机动而且还要能够从容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发扬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飞机的最大性能从而确保航空安全。
从我国培养飞行人员模式的变化即可看出对从业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其前身仅为一般的技术专科学校,随着民航的不断发展逐渐升格成一所综合性本科学院,所培养的人才从单一的航空器“司机”到今天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除传授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加注重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航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而有效合理的利用和再创造,为营造良好的人机环境、构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航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从飞行员的后期培训来看,近年来增加了新雇员培训、公司运行政策培训、应急训练和定期复训等,培训体系已向系统化、职业化发展。教学模式也从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型转变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型,侧重于传授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所有这些改变都为今后的航空安全储备人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人为因素这一重大环节。
二、法规因素
航空法规是从事航空运输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初始飞行学员到成熟的机长要经历许多法规制度的培训,其中包括《飞行基本规则》《民航法》《公司运行手册》《安全管理手册》及各自驾驶机型的《使用手册》《快速检查单》等。所有这些都是保证航空人员在一定的环境和范围内,合法合理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动指南,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行为规范化和法制化。所有法规都是根据民航发展的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还有些是从惨痛的教训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作为一名职业的驾驶员必须充分学习并全面掌握,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且应该怎么做!
在熟知法规的基础上更要求一名驾驶员要严守规章,不能明知故犯。在过去的历史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如不执行检查单导致机毁人亡、盲目蛮干致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也正从反面印证了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必要性。
然而仅仅做到熟知和严守法规制度还远远不够,由于事物在不断的发展,法规制度只是过去行为的沉淀相对新鲜事物具有滞后性,需要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和完善。正如《快速检查单》中所述:QRH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情况,也不能代替驾驶员根据掌握的知识而作出的良好判断,为了获得更高的安全性,驾驶员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也应该偏离已有的标准程序并对其行为负责。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新情况时不应该局限于现有的经验和法规,要勇于探索和进取,冲破旧有法规的约束而获得更高的安全性,这也正是法规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过程,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