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国家三农政策的深入落实,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和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步伐,在农村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并且快速递增,农村中青年家庭户户有摩托车已不再是奢望。从而,给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农村道路有序、安全、畅通,保障农民的出行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既是摆在公安交警部门面前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备受全社会关注。
一、当前xx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措施。
xx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倚大别山,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0.3万人,农村人口较多。交通便利,京九、宁西铁路、106、312国道、沪陕、大广高速呈双“十字”纵横过境,公路通车总里程2100公里,属河南省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县拥有农用机动车辆4850余台,驾驶员6900余人。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从去年9月份开始,县政府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职责明确、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的指导方针,相继建立起了以“县政府领导、乡镇为主体、村社参与”的“三级行政防控体系”,初步建立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县政府成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县制定并下发了工作方案。全县各乡镇(办事处)也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主管安全工作的副乡长为责任人。县领导分别于辖区各乡镇(办事处)签订《责任书》,各乡镇(办事处)也分别与辖区351个行政村签订《责任书》,将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个乡镇、每个村、每个部门、每位领导,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为督导工作落实,县政府还专门制定下发了督查通知,对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作为安全生产的指标纳入目标管理,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并实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度,直接与领导干部的政绩和任职条件挂钩。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调查摸底。由县政府牵头,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联手,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分工协作,分赴各乡镇,相继开展了对农村“六类”车辆调查摸底工作;公安、交通、安监、教育等部门联合作战,突出加强往返城乡7座以上微型营运客车、校车、农用车的管理;严格落实车辆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会同有关部门督促运输企业和学校落实日常安全管理措施,与有校车的学校签订责任书,学校与校车司机签订责任书;加强隐患点段治理和路口减速行动。截至目前,我县对先期排查出的27处安全隐患点段增设了3座红路灯、8面黄闪灯,对140处村村通隐患路口全部安装了减速带,对城区弦山路、兴隆路、司马光路、正大街路、光马路、东环城路、九龙路、光南路等主要路段施划约11000平方米的热溶反光式人行横道线、车道线、双实线、导向箭头和减速、停车泊位线等交通标线。
三是加强农村机动车、驾驶人的管理,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为解决偏远乡镇道路交通管理难度大的难题,县公安局积极认真落实派出所协管交通的要求,组织辖区各乡镇派出所摸排掌握辖区内机动车辆及驾驶人情况,开展经常性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维护辖区内交通通行秩序,协助做好辖区内交通事故现场保护,协助管理辖区内机动车辆及驾驶员,在乡村道路上对符合当场处罚条件的交通违法人处200元以下罚款,超出范围的由派出所移送交警大队或公路巡警中队处理。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控,进一步缩小管理盲区,县公安局专门下发通知,出台规定,对派出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量化,并纳入全年绩效考核。
四是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为契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系列活动。在辖区国省道公路沿线、加油站、县乡道路出口等重点场所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在国、省道沿线悬挂交通安全横幅,在车辆管理、事故处理、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摆放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在全县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学校”创建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现身说法、以案说法等形式,在农村和农村中小学校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二、xx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xx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引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方方面面,但综合起来不外乎人、车、路、环境四大因素。由于这四大因素不协调,因而导致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混乱,道路交通事故高发,人们出行没有安全感,忧心重重。
一是人的因素,包括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参与人和交通安全管理人。首先,机动车驾驶人存在“四差”问题。其一,驾驶技术差。在农村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驾驶人居多,占农村机动车驾驶人的80-90%以上,这些人大多数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属“自学成才”,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无证驾驶车辆。因此,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之甚少,遇有紧急、危险情况应变能力差,心里慌张、手忙脚乱,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其二,交通安全意识差。不少人驾车旁若无人,只顾自己前行,不管他人安全,超速、超载、人货混装、争道抢行屡见不鲜,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其三,守法观念差。一部分农民驾驶人无驾驶证驾车,一部分摩托车不办理注册登记、无牌无证、多人乘骑,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这部分人,没有视生命为弥足珍贵,而视为儿戏,他们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不是建立在自觉、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基础上,而是为了应对交警检查“装潢门面”,与交警捉迷藏,看到交警就循规蹈矩,遇不到交警就横行霸道,肆无忌惮,这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又一个诱因。其四,车况差。一部分农村驾驶人只讲经济效益,不顾交通安全,不定期维护保养车辆,不按期参加机动车检验,病车、故障车、报废车上路,为道路交通事故埋下了伏笔;其次,交通参与者主要存在“两低”问题。其一,综合素质低。由于不少农民文化水平低,学历浅,长时间处于自由的交通状态中,在路上行走随心所欲,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对道路交通右侧通行的原则,确保安全原则不甚了解。其二,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低。农村群众参与道路交通时,“以我为中心”思想占主导地位,骑自行车行驶在机动车道内,拐弯时突然猛拐,行人横过公路低头猛跑,不注意避让机动车;再次,交通安全管理人存在“三个不够”问题。其一,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不够。由于公安交警的警力严重不足,触角短小,管了国省干道和城区,就顾及不了县乡道路。因此,在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仍存在着“盲区”、“盲时”现象。其二,交通管理部门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驭人处罚力度不够。由于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驭人交通违法行为处罚难度大,往往采取批评教育为主的手段,警告后放行,这样根本没有引起交通违法行为人的重视,行人、非机动车驾驭人交通违法行为得不到根治。其三,社会合力不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尚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往往是交警单打独奏,唱独角戏,社会整体防控体系没有真正形成。
二是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车型较乱,车况较差,无牌无证车辆较多,特别一些低速货车、三轮汽车等不符合国家机动车生产标准的车辆,一些拼(组)装车辆、报废车辆、改型车辆、套牌车辆等较多,特别是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摩托车在农村日益普及,不仅保有量最大,而且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最为严重。
三是道路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道路等级低,弯多路窄,有的破损严重,险象环生;村村通公路大多与国、省道相接,道路开口多,冲击点增多;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配套,大部分农村道路无标线、无标志,事故易发点段、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
四是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道路环境复杂,通行能力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合在同一路面上,家禽、牲畜随时出没在路面上,路肩绿化不规范,路面有时出现泥土、石块,车辆停放无序,影响交通等。
以上这些现象是造成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县辖区每年发生在农村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的60%以上,死亡事故则占整个死亡事故的80%以上。因此,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也是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走社会化管理的道路,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揽、职能部门主管、单位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整体联动”的管理机制,真正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真正在党委、政府领导的头脑中挂上号、排上队、占上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同时要切实落实企业法人、单位主要领导、村委会领导、村民组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把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与政绩挂钩。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民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居住分散、集中教育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发挥乡镇、村屯、示范户、交警中队、农村公安派出所前沿阵地作用,真正建立起乡镇-村屯-示范户-农户四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并切实履行职责,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利用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案例,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戏说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农民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农民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自觉劝导、制止、抵制交通违法行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按照公路安保工程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的标志标线设置,提高公路等级,对车流、人流相对密集的农村道路科学规划,适当封闭一些出入口,以减少道路平面冲突点,有条件的乡镇中心路口安装交通信号灯。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易发点段和安全隐患的治理。
三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充分利用乡、村交通安全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他们对农村“三小”车辆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农村“三小”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档案,督促“三小”车辆的车主及时办理车辆注册登记和驾驶人考试办理驾驶证,提高车辆注册登记率和驾驶人考取驾驶证率,解决好农村无牌无证车辆和驾驶人无驾驶证的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大路面交通秩序管理力度。公安交警部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交通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管事率。在现有警力的基础上,采取勤务随着警情动的方式,做到“六个跟踪”,即跟踪客运班次走、跟踪交通流量走、跟踪农村集市走、跟踪学生上下学时间走、跟踪天气情况走、跟踪交通违法行为高发时段、路段走,最大限度将警力和执法装备摆放到路面上,真正体现路面是交警主战场,交警办公室在路上。严格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做到严查、严管、严惩、严治、严控,违法行为不过岗,违法形态不消除不放过,违法行为不改正不放过,违法行为人不受到警示教育不放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空间,使交通违法行为人不敢为、不能为。
四、建立和完善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广大农村群众出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网络化的基础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在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中,结合“交通安全村”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乡镇、村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大力推行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农村建立和完善以交警中队、公安派出所为骨干,以乡镇、村屯为支撑的密切协作的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包村的交通民警和公安派出所驻村警务室民警负责村屯的交通安全工作监督指导;乡镇和村屯要建立兼专职交通安全员或信息员,负责建立本乡镇、村屯车辆、驾驶人台帐,并加强动态管理,定期补充和完善管理台帐。
二是建立日常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细水长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包村交通民警和驻村警务室的公安民警,要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内容,人走到哪里,交通安全就要宣传到哪里;乡镇、村屯交通安全员或信息员,要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充分发挥作用,利用会议、农业科技培训、农闲时间、走亲访友等有利时机,向农民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常识;公安交警部门配备交通安全宣传车,深入到农村集市、旅游景点、大型活动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播放录音和专题教育片、典型事故案例图板展览、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单等,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在事故处理、交通违法处理中,开展“一事一教、就事论法”活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处罚一名交通违法人,达到教育一名交通违法行为人和周围群众的目的。
三是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公安交警部门要认真落实公安部便民措施,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提高便利服务。应把“三小”车辆注册登记、定期检验,三轮汽车、摩托车驾驶人培训考试下放到农村交警中队,由农村交警中队组织实施,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民办理车辆注册登记和考取驾驶证因路途遥远而增加费用和不便。有条件的交警大队也可以配备流动车管业务专用车,深入乡镇、村屯为农民办理车辆注册登记和考取驾驶证。这样,就可有效地解决农村三轮汽车、摩托车等车辆不注册、驾驶人不考驾驶证的问题,逐步使农村“三小”车辆和驾驶人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四是建立日常严管长效机制。公安交警部门要与公安派出所、交通运管、乡镇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针对无牌无证、报废车上路、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现象多发生在农村集市日的特点,不定期、不定时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打击力度,严格依法取上限处罚,该扣车的扣车、该拘留的拘留,决不能搞下不为例和姑息迁就。真正把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作为重点,作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基础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五是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判长效机制。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辖区交通安全形势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及成因,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和问题,适时采取集中整顿或专项整治的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要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私营企业、村委会法人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身边的事,真正形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人人抓、人人管,夯实农村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基础,筑牢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坚固防线,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是建立齐抓共管长效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体运输业异军突起,越来越壮大,计划经济时的专业运输车队不复存在,过去那种出车前提要求,收车后搞讲评,周检查、月评比的有效管理办法已失去它有效的功能。针对居住高度分散的农村驾驶人管理教育困难重重的显示问题,应充分发挥农村村委会、村民组的作用,以自然屯堡为单位,把农民司机组成活动小组,推选思想觉悟高、驾驶技术好、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群众威信较高的人担任组长,利用出车间歇时间将农民驾驶人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交流安全行车的体会等。公安交警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及时予以推广。这样既可弥补公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管理不到位,农村驾驶人脱管、漏管的问题,又能起到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 重特大交通事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