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的治疗在尘肺防治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对延缓尘肺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都会起到极高的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了致病原的变迁,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给肺部感染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抗感染研究的焦点。我院尘肺患者约占职业病住院患者的70%~80%,通过临床抗感染治疗,体会到只有充分认识尘肺患者的自身情况与病原微生物、抗感染药物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1 影响尘肺抗感染治疗的特殊因素
1.1 患者肺组织病理改变是由于粉尘引起的肺组织间质进行性纤维化和尘性肺气肿,肺泡间质性纤维化和水肿即减少抗菌药物渗入组织的量,影响肺纤维灶组织中抗菌药物的浓度。
1.2 宿主防御机制受损 患者肺内沉着过量的粉尘,巨噬细胞在吞噬超负荷量的粉尘的过程中过量的损伤,一些毒尘、长纤维粉尘及边缘锋利的粉尘也可造成巨噬细胞的死亡,不能自我更新。巨噬细胞的损伤消耗影响了自身对细菌吞噬力,另外矽尘对巨噬细胞有一定毒性,削弱巨噬细胞吞噬和灭菌能力。尘肺为消耗性疾病,多数Ⅱ期患者及伴有并发症的患者都有营养不良,这些情况都可影响抗菌药物的治疗。
1.3 频繁应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普遍体质较弱,抗病力差,是疾病易感人群。伤风感冒、咳嗽发热是常患病,不能及时控制症状会继发肺部感染,医师为了慎重起见,一经发现感冒发热等症状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院外尘肺患者尤为突出,抗菌药物基本成了伤风感冒的常规用药;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价格贵的药是好药,无针对性的自行购买使用,促使了病原菌的变迁、耐药以及机遇性感染;患者病理状况造成了继发感染的机会,使抗菌药物的应用频率较常人增高,增加了细菌耐药机会,也是影响抗感染治疗的因素之一。
2抗菌药物在尘肺临床应用中的思考
与正常肺部感染的治疗相同,需明确病原学的诊断、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及细菌检验结果前的经验用药,但有些问题对尘肺病人显得尤为重要。①抗菌药物有计划的轮换使用,给耐药菌创造一个恢复敏感的机会,临床上常有这种情况,原已对某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在停用一段时间后细菌可恢复对它的敏感性。对尘肺特殊的病理情况造成的易继发感染这一人群非常重要;②到目前尘肺还是一组不可逆的病变,需要长期的用药以控制进展及临床症状,保留和限制某些新生抗菌药物作为二线用药,一可有效地控制细菌产生多重耐药,二为以后的用药留有充分的余地,三节省药费支出,降低治疗费用;③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对治疗效果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例如一些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如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哌酸等有宜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氨基糖苷类药物在痰液中的浓度仅为血液中的20%~30%,加上痰液中的钙、镁离子和脓液中的酸性和厌氧环境也会影响其抗菌活性,因此,该类药物不宜单独用于肺部感染的治疗。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乳糖酸盐在支气管分泌物或肺组织的浓度足以控制对红霉素敏感的致病菌,近年,第二代的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因其组织浓度高,生物利用度好的特点罗红霉素150mg剂量多次给药后,肺组织内本品浓度可达5.6mg/L,很受我院临床医师的欢迎。青霉素虽在肺部的血浓度低,但因其低毒性可采用大剂量给药,也是我院尘肺临床中的常选药,尽管如此,细菌耐药的上升致使临床就用价值逐年降低。第三代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支气管与血清浓度的比值均较高,近年也受到我院尘肺临床医师的欢迎。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昂贵的价格限制了我院尘肺临床的应用。
3 综合治疗
尘肺病是一组消耗性的疾病,基本疾病造成的憋喘、咳嗽、咯痰等症状使病人处于痛苦中,也给继发细菌感染制造了机会,改善这些症状需从多方面考虑,在应用抗矽药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有效地稀释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疏通气道,一方面可减缓憋喘、咳嗽症状,部分呼吸道中的病原微生物也可随之排出,对预防继发肺部感染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当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时,很多抗菌药物不易透过粘稠的呼吸道分泌物达到抑菌或杀菌浓度,稀释粘液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渗入的量。
(刘梅庆 崔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