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辐射损伤临床检验中,方法简便的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指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作为我国诊断职业性放射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01年10月对我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分析,现将微核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185名,男性142人,女性43人。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2.50岁。工龄0.5~35a,平均工龄7.76a。主要接触的射线有X射线和?射线。对照组选不接触射线的健康医务工作者74人。男性56人,女性18人,年龄20~55岁。
1.2 方法 取静脉血约0.3ml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培养瓶内(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制备),将培养液摇匀置(37.0±0.5)℃培养箱内培养,52h后收获细胞,常规低渗、固定、制片,Giemsa染色,镜检,每例标本在油镜下计数1000个胞浆完整已转化的淋巴细胞。微核判定标准:游离于胞浆中,与主核完全分离,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嗜色性与主核一致,直径小于主核的1/3。所有的阳性结果均由2人以上观察鉴定,计数淋巴细胞微核和微核细胞率以千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放射工作人员与对照组的微核检测结果 放射组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1.60‰和1.36‰。而对照组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0.76‰和0.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比较 从事医用同位素和工业同位素比从事放射诊断和工业探伤的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稍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不同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比较 各工龄组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3。
2.4 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结果 男、女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
3 讨论
微核率检测是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敏感指标之一,当射线作用于间期细胞的染色体时,可导致染色体损伤、断裂,产生断片,在细胞分裂末期形成子细胞时,这些断片可滞留在胞质中形成微核。因此,微核率的高低可以间接反应机体的吸收剂量。本次调查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1.6‰和1.36‰,虽在正常值(≤3‰)范围内,但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低剂量率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有一定影响。不同工种、不同工龄和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之间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无显著性差别,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一般来说,射线工作者的工龄越长,受照的累积剂量越大,微核率也应明显升高,也有文献报道随着工龄的增加微核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本文结果未发现有随工龄增加而微核率升高的趋势。据蒋本荣等报道动物全身照射后,微核率立即升高,一个半月后急剧下降。由此看来,微核指标反映近期受照情况较灵敏。因此,笔者认为,在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中,利用微核监测近期的放射防护状况和评价辐射效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王恩楷,张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