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chlorine) 为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在高压下液化为液态氯。易溶于水和碱溶液,也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遇水首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又可再分解为氯化氢和新生态氧,因此是强氧化剂和漂白剂。在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
工业上用于氯碱工业,制造杀虫剂、漂白剂、消毒剂、溶剂、颜料、塑料、合成纤维等。还可制造盐酸、光气、氯化苯、氯乙醇、氯乙烯、三氯乙烯、过氯乙烯等各种氯化物。在制药业、皮革业、造纸业、印染业以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的消毒等也都要应用。本品导致的吸入中毒多以事故性居多。
氯气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作用于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其损害作用主要由氯化氢和次氯酸所致,尤其后者可透过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通透性及肺泡壁的气-血、气-液屏障,使大量浆液渗透至组织,重者形成肺水肿。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特别是心脏传导系统。
氯气中毒的症状
1.吸入后立即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反应,如羞明、流泪、咽痛、呛咳等,继之咳嗽加剧出现胸闷、气急、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或哮喘样发作等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或头晕、头痛、烦躁、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吸入者可在1小时内出现肺水肿,少数12小时内。严重者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吸入极高浓度时,可致喉头痉挛窒息死亡或陷入昏迷;出现脑水肿或中毒性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电击式死亡。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甚至导致窒息。国内曾有因黏膜脱落导致呼吸停止达6次的病例报道。 3.部分可呈反应性气道功能不全综合征(RADS),表现为哮喘,两肺可闻弥漫性哮鸣音,并再次接触氯气或其它刺激性气体易诱发哮喘。 4.少数重症者可发生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气胸及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氯气中毒的治疗
1.立即脱离接触,保持安静及保暖。出现刺激反应者,至少严密观察12小时。并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眼和皮肤。 2.早期合理氧疗 在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给予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呼气末压力不宜超过0.49kPa(5cmH2O)。也可用高频喷射通气疗法(通气频率为80~100次/min,驱动压在40~58kPa)。此外可考虑肺外给氧,如应用光量子血疗法。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 早期、足量短程应用,如地塞米松20~80mg/天。 4.维持呼吸道畅通 可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如喘定、氨茶碱等,药物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切开,慎用气管插管。 5.去泡沫剂 肺水肿时可用二甲基硅油气雾剂,每次0.5~1瓶,咳泡沫痰者1~3瓶,间断使用至肺部啰音明显减少。 6.控制液体入量 病程早期就应控制进液量,适当应用利尿剂,一般不用脱水剂。但中、重度中毒者应注意防治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可联合使用654-2,以改善微循环。 7.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防治并发症发生。
氯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1、管理措施 健全规章制度,如安全操作制度、安全检修规程、液氯钢瓶安全使用制度、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使用维护制度、安全卫生教育制度等。 2、防毒技术措施 生产自动化、密闭化、工人在远离生产设备的控制室内操作;生产设备可框架式露天或半露天,自然通风好;液氯系统安装逆止阀,突然停电可防止氯气倒逆排放;生产空间安装毒气破坏系统,一旦有氯气泄漏,可立即被吸入破坏系统予以破坏;采用新工艺;生产和使用氯的设备各类繁多,有槽、塔、罐、釜、泵等,接点多,阀门多,要经常维修,防止跑冒滴漏;液 氯钢瓶充装、储存、运输按规程办;加强通风排毒。 3、个人防护措施 一旦发生意外泄漏,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让毒气吸入人体,安全撤离污染现场。作业人员应配备防毒面具和空气呼吸器。 4、医疗卫生措施 建立毒物检测站,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毒物监测;职业健康体检;就业前和在岗定期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应调离氯气作业,建立急救室,配备抢救器材和抢救药品,一旦发生中毒可就地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