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分析了焦化装置在加工含硫渣油过程中设备腐蚀的原因。并给合装置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近年来,长岭分公司为了提高装置经济效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提高一次加工能力的同时,不断扩大二次加工能力,从而使原油性质变差,硫含量增加,对装置的设备、管线的腐蚀加重,严重威胁到装置的安全生产。如何防治硫对设备的腐蚀,成为装置大处理量长周期加工含硫渣油的难题。
二 原料性质的分析
按照一般的划分方法,含硫量低于0.5%的原油称为低硫原油,含硫量为0.5%~2%的原油称为含硫原油,含硫量高于2%的原油称为高硫原油。原油在一次加工过程中,原油中硫的分布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增加,硫含量也呈倍数递增的趋势。原油中的硫主要分布在重质馏分中,其中减压渣油中的硫占原油硫的50%以上,从而加深了以加工减压渣油为原料的焦化装置的设备腐蚀。我公司主要加工管道、阿曼、马西拉、杰拉索、赛巴的混合原油,其渣油硫含量如表1。
表1 加工主要渣油原料硫含量
从表1可以看出,我公司装置加工的渣油硫含量平均在1.3%以上,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三 腐蚀现状
焦化装置经过2002年7月改造为120×104t/a,设计为管道油,但是经过不到一年的运行,先后发现分馏塔与原料缓冲罐平衡线大小头腐蚀穿孔(穿孔处1mm)、油气分离罐R-102沉桶液面计靠器壁腐蚀穿孔、炉-303西炉转油线上接烧焦线的弯头穿孔,由于发现及时,才未造成严重后果。2003年5月停工检修时,通过对设备、管线的检查,发现腐蚀情况如下:
1 炉-303辐射管检查
辐射管外部无氧化爆皮,说明Cr9Mo比Cr5Mo抗氧化腐蚀性能优异(原使用Cr5Mo,其氧化皮厚度一般在2mm以上)。对炉管进行测厚,其直管厚度为8.2~8.7mm(设计为8.5mm),直管未见腐蚀;弯头部位:C路南第1根与第2根辐射管弯头减薄至7.6mm,第3根与第4根辐射管弯头减薄至7.3mm,其它弯头9.0mm左右。
2 炉-303辐射出口转油线
西边出口的第1个弯头厚度在8.3~11.3mm,该部位腐蚀严重,最大腐蚀率5.0mm/a,烧焦时,发现西炉转油线上接烧焦线的弯头穿孔,光谱分析材质为Cr5Mo;其余弯头、三通减薄量在1.0~2.0mm/a,腐蚀较大。不能满足装置两年一修的要求。
3 分馏塔顶馏出线
油气空冷入口12个弯头余厚6.8~8.7mm,最薄为北起第2个弯头,腐蚀率0.05~0.0009mm/a。
4 分馏塔汽油部分管线
塔-101出口线弯头最薄处厚度为9.1mm,腐蚀率为0.55mm/a;泵-103出口线直管厚度为10.3mm,腐蚀为0.3mm/a。换-106壳程管线最薄为7.2mm,换-106/6壳体连接处短管较薄,上下分别为4.9mm,4.6mm;反塔-101线弯头最薄11.3mm,腐蚀率0.3mm/a。同时换-106管束有腐蚀现象,折流板腐蚀严重。
5 容器
油气分离罐R-102上、中、下部壁厚分别为13.0mm,13.5mm,14.1mm,气相部位减薄明显大于液相;放空油气分离罐R-204罐顶硫腐蚀严重;分馏塔内壁及构件完好,所检查设备无明显减薄,未见腐蚀。
四 腐蚀机理
1 低温部位H2S-HCI-H2O及H2S-CO2-H2腐蚀
这类腐蚀主要发生在焦化装置顶循环线、油气分离器、放空油气分离罐、塔顶冷却系统、富气冷却系统。由于渣油裂解氨、硫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形成了H2S-HCI-H2O及H2S-CO2-H2腐蚀体系,主要腐蚀介质为HCI,H2S, O2等,HCI与H2S一起对塔顶冷却系统产生剧烈腐蚀,尤其在气液两相转变区,腐蚀更为强烈。这是由于HCI溶入水形成腐蚀性强的盐酸,破坏了硫化铁膜,加速了腐蚀进程。
腐蚀反应为:
H2S+Fe→FeS+H2
2HCI+Fe→FeCI2+H2
2 高温硫腐蚀
这类腐蚀主要发生在焦化装置加热炉管、分馏塔底部及集油箱,以及连接上述设备的管线等高温重油部位。
高温硫化物的腐蚀是指250℃温度以上的部分单质硫、硫化氢和硫醇形成的腐蚀。其中单质硫、硫化氢、硫醇在高温条件能直接与钢材发生反应,腐蚀钢材,它出现在与物流接触的各部位,表现为均匀腐蚀,其中以硫化氢腐蚀最强,化学反应如下:
H2S+Fe→FeS+ H2
S+Fe→FeS
RSH+Fe→FeS+不饱和烃
高温硫腐蚀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原油中活性硫的多少,但是与总硫量也有关系。当温度升高时,一方面促进活性硫化物与金属的化学反应,同时又促进非活性硫的分解,温度高于240℃时,随温度的升高,硫腐蚀逐渐加剧,特别是硫化氢在350~400℃时能分解出S和H2,分解出来的元素S比H2S腐蚀更剧烈,到430℃的腐蚀达到最高值,到480℃时分解接近完全,腐蚀开始下降,在高温硫腐蚀过程中,开始腐蚀速率是线性变化的,一定时间后由于产生的硫化铁保护膜阻滞了腐蚀反应的继续进行,这时的变化主要呈抛物线性变化。
由于高温硫腐蚀产生的硫化膜(对碳钢为FeS)的PBR(氧化物的离子体积同金属原子体积比为2.6~2.7,这样在FeS膜内产生较大应力,在这种应力的作用下,硫化膜很容易破裂,无法保持膜的致密性,也无法隔断活性硫同金属的接触。这样的腐蚀就会持续不断进行。另外在高流速的状态,特别是弯头、三通处会形成较强的涡流,涡流对膜也有较强的冲刷作用,这是加热炉出口弯头腐蚀减薄的主要原因。(作者 王立金 孔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