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在合成氨工艺技术实现工业化后,1922年,世界上第一座以C02和NH3为原料,生产尿素的工业装置建成。在尿素生产工艺发展初期,由于用C02和NH3合成尿素,转化率不高,而腐蚀又严重。因此,尿素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如何提高转化率;如何回收未转化的C02、NH3;以及采用何种防腐蚀材料和防腐技术。当尿素生产技术停留在不循环法(未转化的C02、NH3回收制造其他氮肥)、半循环法(未转化的C02、NH3部分回收进入尿素合成系统)时发展比较缓慢。1953年,荷兰斯太米卡本公司发现了往尿素合成塔加氧,氧化钝化防腐蚀技术。进入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技术实现了工业化。从此,尿素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进人60年代,在全循环法工艺技术不断改进提高的同时,氨汽提法、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生产装置也相继投产,使得尿素生产工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我国于1958年,建成了采用高效半循环法生产尿素的第一个试验装置。并于1965年,建成了两套工业生产装置。1966年,我国采用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的工艺技术研究成功,随后相继建成了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装置。为了满足农业对化肥的需要。70年代,我国引进了13套大型尿素生产装置。其中,11套采用荷兰斯太米卡本公司的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生产技术(生产能力1620t/d的有8套装置,生产能力1740t/d的有3套装置);两套采用日本三井东压公司的全循环改良C法尿素生产技术,生产能力为1600t/d。两种方法中,后者尿素合成操作温度、压力均较高,转化率高,对设备材料防腐蚀要求也高。未转化的C0,、NH3,前者大部分在高压系统汽提回收,后者全部减压回收。两种工艺技术部分指标,见表7—18。
?
进入80年代以后,尿素工艺技术朝着提高转化率、提高热回收率和降低能耗方向发展,出现了多种工艺技术。如采用汽提法和溶液循环法相结合的ACES法;采用氨汽提与二氧化碳汽提相结合的等压双气提IDR法;采用等温合成塔及蒸汽一空气双汽提工艺的热循环UTI法;以及采用两个合成塔工艺技术的双塔高效综合法(HEC法)等。
本文下面重点介绍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生产装置。
(二)装置单元组成与工艺流程
1.组成单元
尿素装置由原料氨和二氧化碳的压缩、输送(简称压缩)、合成与汽提、循环与吸收、蒸发与造粒以及氨水系统五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作用介绍如下:
(1)压缩
原料液氨经泵加压,并预热后,送人合成系统。原料二氧化碳加入部分防腐蚀用的空气后,经压缩机加压,送人合成系统。
(2)合成与汽提
C02和NH3在高温、高压下转化生成尿素,大部分未转化的C02、NH3经汽提后,回到合成塔。汽提后的尿素溶液送人循环系统。
(3)循环与吸收
汽提后的尿素溶液进行减压、加热、精馏,精馏后的尿素溶液送往蒸发系统。解析出来的C02、NH3通过冷凝、吸收、加压,送回合成系统。高压洗涤器出口的C02、NH3也经中压吸收后,送回合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