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包括自然灾害(洪水,台风、海啸、山体滑坡等)和人为过失造成的事故灾害(火灾、爆炸、中毒、交通事故等),灾害(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破坏。当灾害发生时如何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把灾害的损失减到最小,需要在灾害发生时,人们采取迅速、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中国有句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灾害(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灾害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并尽可能削弱灾害事故的影响,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学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救援,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预案对于如何在事故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因此,如何制定有效完善的应急预案具有得要的现实意义。
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的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虽然人们对生产,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各级政府、相关单位对危险场所和部位也加强了管理和检查,人们生产、生活过程的风险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疏漏、环境设施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客观存在,或由于人们对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危险认识的局限性,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时还比较高,重大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还存在。
为了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灾害(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各级组织应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重大灾害(事故)后果定量预测,估计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的状态、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及设备破坏的损失程度,以及由于工矿企业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对其周边地区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的预测。
依据预测,提前制定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助器材,以便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重大灾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制定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防止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并能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在时间、空间上有不确定性。当灾害(事故)发生时,一些在正常情况下有效的机制会遭到破坏,人们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响应,如果在灾害发生前,能够准备好各种应急预案做好准备,当灾害来临时,我们就能临危不乱、有章可循、沉着应对,在极短的时间内使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把损失降到最低。编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应的演练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组织的普遍支持和高度重视。可见,人们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保证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同行们讨论。
一、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具有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编制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
应急预案应针对具体的、特定的某一项灾害(事故)制定。
2、编制应急预案要有预见性
应急预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做出具体的描述,对灾害(事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并分析可能由此而引起的事态扩大、恶化的形式和后果。对危险场所要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对象可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评价结果进行,这是制定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和出发点。对已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应预测发生重大事故的状态和损失程度以及对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例如:编制地震应急预案,就应先分析当地震对所在地可能造成的危害,由于地震引起的火灾、停电、停水、交通及通讯中断等事故,这些事故在平时已经是很严重的灾难,如果集中发生,就更难以应对,所以分析要尽可能的详尽,应从灾难状况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特别是一些重点设施如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发电厂、供水设施、大型水利枢纽,会由于地震引发一连串的灾难性事故,应重点研究应对措施。
3、编制应急预案要有科学性
编制应急预案的最基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灾害(事故)的影响,把损失降到最低。灾害来临时,面对大量的工作、从何下手呢?这就应当依据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结论分出轻重缓急,对重点目标应优先施救。
当灾害发生时现场施救的第一目标应当是救人,预案的措施应当以此为主线展开,当事件的局部已确实无法挽救时,应主动理性地放弃。如石油产品库区的特大型火灾,当事态已经失控时,以采取保护性施救为好。
4、编制应急预案要有可行性
编制应急预案是为了在灾害(事故)状态下能够按照预案有效地组织施救,所以编制预案要从事故状态下的环境去思考问题。如地震发生时,有可能发生停电、停水。处理地震引发的火灾,就不能按照一般的火灾施救处理。
5、应急预案应分级编制
各级组织由于所辖范围不同,职责、权限不同、对系统的控制能力也不同。政府有政府的职能,应根据自己的职能编制应急预案。机关、企事业应该按照自己的所辖范围编制应急预案。大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公司、分厂、各装置的应急预案。这样才能使应急预案更加实用、可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二、编制急预案的基本思路
思路:将要发生什么——会引发什么——有什么危害——哪些危害最严重——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由谁来组织指挥——需要哪些资源——如何得到这些资源——如何实施抢险措施——如何恢复
三、编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具体描述灾害(事故)的形态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
2、识别重要危险因素,确定重点控制对象和重点控制地区并分析在灾害(事故)状态下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① 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② 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伤害的人数。
③ 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度。
3、明确应急组织机构。
4、确定抢险队伍及他们的职责、权限。
5、通讯联系方法。
6、施救措施。
7、疏散程序。
8、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保险机构及相关组织的交流。
9、与外部应急机构的联系(消防部门、医院等)。
10、后勤及资源保障。
11、重要记录和设备等保护(如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联络电话号码等)。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具体要求
1、区域的基本情况
2、重要危险目标的数量及分布图
3、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① 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职责。
② 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建立负责人不在时的替代制度,明确负责人的替代人。
③ 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相关机构。
④ 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4、应急装备与设施
① 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
② 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的联系方法和可用的应急装备。
③ 描述抢险救灾时获得上述资源管道。
④ 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
⑤ 列出可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⑥ 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协议。
5、确定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1)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2)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3)确定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以便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
(4)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5)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
(7)明确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报警的反应。
6、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任务和训练
(1)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
(2)描述每年培训、演练计划。
(3)描述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情况。
(4)描述通讯系统检测频度和程度。
(5)描述进行公众通告测试的频度和程度并评价其效果。
(6)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安全宣传材料的频度和程度
7、事故的处置
8、工程抢险抢修
9、现场医疗救护
10、紧急安全疏散。
(1)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
(2)描述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
(3)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
(4)描述对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
(5)描述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难场所。
(6)描述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
五、预案编制的组织
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涉及都多学科、多专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应当成立由组织的行政负责人、相关专家、现场救护人员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写组,行政负责人负责协调运作、资源供给;相关专家负责危险识别、评价分析、编制施救程序、制定抢险措施;现场救护人员制定现场抢险战术。通过分工作协作,相互取长补短,才有可能编制出较为完善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六、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方进行预案的演练。通过演练,磨合、协调预案的运作,检验预案实施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改进,使之不断完善。
上一篇: 企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编制
下一篇: 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