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事故制定的事故应急方案,方案就是对事故进行响应应遵循的程序。标准化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按照过程可分为接警、确定响应等级、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几个过程。一个标准的预案应该包含的程序及流程如图所示。
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2004年4月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规定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单位。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一般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求参照该导则。其他类型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尚无编制导则出台,其编写要求和编写提纲可以参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1)编写要求
在编制预案时,应分类、分级制定预案内容,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预案为基础。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根据导则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预案编制内容。编写或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应具体描述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其基本要求是:
(1)具体描述可能的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及其后果;
(2)确定应急期间负责人及所有人员在应急期间的职责;
(3)确定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人员(例如:消防员、急救人员、毒物泄漏处置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4)规定疏散程序;
(5)明确危险物料的识别和位置及其处置的应急措施;
(6)建立与外部应急机构的联系(消防部门、医院等);
(7)定期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保险机构及相邻生产经营单位的交流;
(8)做好重要记录和设备(如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联络电话号码等)等的保护。
对各危险场所要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或评价,针对辨识、评估或评价结果制定预案,这是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和出发点。对已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应预测发生重大事故的状态和损失程度以及对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对事故的处理和救援,国家鼓励“重大事故处理专家系统”的开发。“重大事故处理专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已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原始数据和事先预测事故发生后可实施的救助方案进行编制储存,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输入现场数据,经过计算机的逻辑计算和推理,模拟专家思维而做出可行的应急救援措施,优化所需最佳方案,提供给事故救援指挥者进行事故紧急救援的决策选择。
2)编写提纲
导则规定预案编制具体提纲如下:基本情况;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的隔离;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应急救援保障;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应急培训计划;演练计划;附件。
3)预案编制前的准备
预案编制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制定编制计划;收集资料(包括所有的下级预案);初始评估;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包括危险品的状态、数量、危险特性、工艺流程等;发生事故时的可能途径、事故性质、危害范围、发生频率、危险等级;确定一般、重大、灾害事故危险源;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划分类别;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级别);应急救援能力与资源评估。
4)预案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
(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可根据对以下材料的分析,确定危险目标: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装置和设施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其他。再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①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分级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②组成人员。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现场指挥人。
③主要职责。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和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全天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全天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休息日、突发停电、雷电暴雨等特殊情况)。
(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应急措施。
(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依据对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8)危险区的隔离。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危险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9)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抢险、救援的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依据事故分类、分级及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确定现场紧急抢救方案;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含伤员转送途中的医护技术要求);患者治疗方案(包括职工自救、互救方法);人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现场急救点的选择和标志;医护人员的常规值班表、详细地址、联络途径);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①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②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12)应急救援保障。
①内部保障。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资料的存放地点及其保管人;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电源、照明;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保障制度目录(包括责任制;值班制度;培训制度);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检查运输车辆实际运行制度(包括行驶时间、路线,停车地点等内容);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包括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的检查、维护);安全运输卡制度(安全运输卡包括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危害性、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及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应急联系电话等内容。每种危险化学品一张卡片;每次运输前,运输单位应向驾驶员、押运员告知安全运输卡上有关内容,并将安全卡交驾驶员、押运员各l份);演练制度。
②外部救援。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单位互助的方式;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信息咨询;专家信息。
(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评估结果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
(14)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包括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通知本单位及相关部门、周边社区人员:危险已解除。
(15)应急培训计划。依据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评估和社区或周边人员素质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16)演练计划。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演练准备;演练范围与频次;演练组织。
(17)附件。包括组织机构名单、指挥层次示意图;值班联系电话;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本单位平面布置图、危险源分布图;消防设施配置图、防护设施分布图;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保障制度。
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可参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进行编写。
(1)预案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基本情况;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的隔离;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应急救援保障;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应急培训计划;演练计划;附件。
(2)编制预案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应针对本单位特点进行编制。煤矿行业、非煤矿山行业、建筑行业、民爆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危险目标和危险源都不尽相同。在煤矿、非煤矿山和建筑等行业,危险随着生产的进程而变化。
②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其出发点也不相同。煤矿和非煤矿山行业在事故发生后更多的应立足于救人,民爆行业更多的是立足于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③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方面。地下作业人员的疏散和撤离比地面作业人员的疏散和撤离难度更大,更需要周密的准备和安排。
④事故救援方面。国家现已组建了多个专业救援队伍,救援基地也正在建设之中。预案编制时,要认真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专业救援力量。
⑤医疗救护方面。矿山有矿山医疗救护队伍,国家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指导协调全国矿山事故伤员的急救工作;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基地根据需要指导、协调省内矿山事故伤员的救治工作;矿山企业医疗救护机构负责企业矿山事故伤员的医疗急救。其他行业根据实际情况对医疗救护进行安排和准备。
上一篇: 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下一篇: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