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为了防止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结合风力发电机特点,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风电场风机防火防爆,确保风电场安全生产。
3引用标准: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风机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气篇)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4内容
4.1 组织管理
场长:皮华忠
专责人:董菁
成员:张庆、徐晟、笪亚东、夏文荣、曾志平、黄义军等其他成员
4.2专责人的职责:
4.2.1协助场长做好风机防火管理工作,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4.2.2制定本单位的防止风机防火的组织技术措施。
4.2.3督促执行有关风机规程,落实风机防火制度。
4.2.4督促及时处理运行、安装、试验中发现的风机设备缺陷,对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应立及向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汇报。
4.2.5配合培训部门做好风机的技术培训工作。
4.3 各岗位的职责
4.3.1点检员的职责
4.3.1.1负责上级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
4.3.1.2负责风机制度的修定、落实、检查。
4.3.1.3负责台帐的建立。
4.3.1.4负责安、反措工作的安排、检查。
4.3.1.5负责日常工作的检查、落实。
4.3.1.6负责缺陷的分解落实处理。
4.4运行、维护工的职责:
4.4.1负责所辖控制风机台帐的建立、每年的核对、上报。
4.4.2负责试验完的风机台帐的审核、验收。
4.4.3负责风机的缺陷审核、上报传递。
4.4.4负责所辖风机的巡试检查、主要包括测温检查等。
4.4.5负责新建、技改、扩建等工程的验收、投运准备工作。
4.4.6负责文件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等工作。
4.4.7负责总结上报等工作。
4.4.8负责防火隔墙的检查、巡视。
4.4.9负责风机缺陷的消除工作。
4.4.10负责风机防火知识的学习工作。
4.5 制 度:
4.5.1建立健全安全防火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火灾应急预案演练,坚持设备定期巡视检查,巡检项目中应包括风机防火检查。
4.5.2在风机内醒目部位悬挂“严禁烟火”的警示牌。
4.5.3巡检中对母排、并网接触器、励磁接触器、变频器、变压器等一次设备动力电缆连接点及设备本体可能发热引发火灾的部位,要定期用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温度探测。
4.5.4远程监控人员应定期监控设备轴承、发电机、齿轮箱及机舱内环境温度曲线变化,发现异常升高现象,应立即登机进行检查。
4.5.5风机一次设备过流保护装置定值应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保险应按技术要求进行更换,不得擅自改变容量。
4.5.6加热器应安装在远离油系统、电缆通道等易燃设备的地点。距离较近时,应有可靠的阻燃隔离措施。
4.5.7风机内避免使用明火作业。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明火时,要办理动火工作票,并应有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
4.5.8风机内应放置适用于电器设备的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保证消防器材完好。
4.5.9新建工程风电设计及风机定货时,应具有机舱火灾预警系统和机舱自动灭火系统。已投产机组没有上述功能的要逐步进行改造。
4.5.10机舱内保温材料必须用防火材料。
4.5.11风机内禁止存放易燃物品。
4.6 风机电气系统防火
4.6.1 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塔筒内必须选用阻燃电缆。
4.6.2靠近加热器等热源的电缆应有隔热措施,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槽盒应密封。
4.6.3严格按正确的设计图册施工,做到布线整齐,各类电缆按规定分层布置,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避免交叉。
4.6.4机舱通往塔筒穿越平台、柜、盘等处的所有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含电缆穿越套管与电缆之间缝隙)必须采用合格的阻燃材料封堵。
4.6.5电缆通道应采取分段阻燃措施。
4.6.6按规定对电缆接线端子力矩进行检查,防止螺栓松动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发热。
4.6.7 定期检查风力发电机组电缆的绝缘情况。
4.6.8 线槽盒、通道应保持清洁,禁止堆放杂物。
4.6.9按规定对风力发电机进行维护、预防性试验。防止定、转子相间接地或绝缘损坏造成短路,引发火灾。
4.6.10 加强发电机冷却设备的维护及各部位温度监视。
4.6.11 定期检查、清扫集电环,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碳刷,防止出现环火引发火灾事故。
4.7 风机油系统防火
4.7.1在风机内应使用非易燃清洗剂,不准使用汽油、酒精等易燃物品清洗、擦拭设备。
4.7.2 油系统应避免使用法兰连接,禁止使用铸铁材料备件。
4.7.3 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橡胶垫(含耐油橡胶垫)和石棉纸、钢纸垫。
4.7.4禁止在机舱内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
4.7.5油系统应保证严密不漏油。
4.7.6禁止使用胶粘、打卡子等方法处理油管泄露故障,非金属油管破损必须更换。
4.7.7油管道要保证机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自由膨胀。
4.3.8油系统加热温度应根据油品种类严格控制在允许温度范围内,并有可靠的超温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