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害作业分级管理
(1)分级管理的基本思想对有害作业实行分级管理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的理论来源最早产生于1879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的ABC分析法,后在国外演变成ABC分类管理法。这种管理方法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考虑了全面,照顾了一般,使管理工作主次分明。
(2)分级管理的作用我国的劳动条件分级标准将作业岗位的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岗位(安全作业);1级危害岗位(轻度危害);2级危害岗位(中度危害);3级危害岗位(重度危害);4级危害岗位(极重度危害)。根据不同的危害级别,劳动监察部门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根据我国当前国民经济状况,暂时没有能力对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进行全部治理,为了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又要使企业有能力治理,劳动部1996年做出规定,要消灭4级危害岗位。对职业危害进行分级管理,对当前企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非常适用的。
(3)劳动条件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的区别分级标准是为劳动监察提供对劳动条件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宏观的管理标准。是劳动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为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就业、劳动工资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数据。
2.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职业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监察和主要依据。预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为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企业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技术(rag)项目时,项目中的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实施‘‘三同时”。搞好“三同时”工作,从根本上采取防范措施,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发之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维护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保障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企业在建设项目立项和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规定,以此指导设施、施工、竣工验收三个环节。工程项目立项后,首先组织编写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应有安全卫生的论证内容和专篇。在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应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参加,建设单位要提供有关建设项目的文件、资料、设计施工方案图纸等。
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实施安全卫生“三同时”负全面责任。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应将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内,同时编报。引进技术、设备的建设项目,原有的安全卫生设施不能削减,没有安全卫生设施或设施不能满足国家安全卫生标准规定的,要同时编报配套的投资计划,并保证建设项目投产后其安全卫生设施符合国家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