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创新管理方式 ,规范安全管理
1.以创新为主线 ,完善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以“创新”为主线完善管理制度,就是要求安全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铁路实行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后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运用新思路、新方法,认真研究、梳理这些情况和问题,力争突破旧体制下的安全管理模式框架,建立起符合新形势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铁路各部门尤其是路局和站段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第一、继续强化安全逐级负责制。以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为重点,明确界定各部门管理职责。一是界定路局和站段的管理职责。将原来分局承担的管理职能分解,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别划归路局和站段。二是合理界定专业处室和综合处室的管理权责。专业处室的职责主要是加强专业管理 ,并赋予其必要的管理权限。综合处室的职责主要是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三是合理界定路局安监室与检查队的权责。路局安监室处于安全监督检查的主导地位,有权对全局安全监察队伍进行部署、有权对问题责令整改、有权进行考核奖惩等。检查队是全局安全监督检查的重要力量,代表铁路局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因此,应考虑扩大其在辖区内的安全管理权限。
第二、不断创新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技规》为准绳,针对站段合并后出现的管理跨度加大、人员调整增多等问题,对 《行规》、《站细》、《段细》等行车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和完善,重新规范行车安全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一方面,新的行车规章要尽量全面、具体,真正符合本局实际。另一方面,要在把握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实现规章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
企业管理理论中有句名言,即细节决定成败。也就是说,企业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在经营管理的细节上做得不到位。经济的发展对专业化的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势必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安全管理同样如此。铁路运输联动性强、专业分工细,运输过程涉及机、车、工、电、辆众多环节和众多细节,如果一个环节或者细节出了问题,整个铁路运输的安全就会受到影响。在很多情况下,铁路管理者缺乏的不是战略上的睿智眼光,也不是完善的管理制度,所缺少的往往是对一个又一个细节问题的重视和落实。因此,以精细为目标,加强专业管理,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和科学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要努力做到:实现技术作业标准的精细化,机、车、工、电、辆、客运、货运等专业部门,要从细节入手,尽快修订完善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形成完善配套的标准体系,以适应新体制、新形势的要求。要实现技术作业标准落实的精细化。所有生产工艺和作业标准要全部责任到人,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为此,在规范技术设备的质量标准和职工岗位作业标准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对新标准进行系统的、认真的学习,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其贯彻与执行。
2.以整合为手段,健全安监体系
路局直管站段的新型管理体制建立后,安全监察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安监人员的数量在总体上有了增加,但铁路局安监室和检查队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应有作用无法发挥,是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因此,统筹运用好两级安监专职人员,实行对现场严密、高效的检查监督,是规范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健全铁路安全监察监督体系的重要途径。
第一、强化路局安监室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对安全监察监督的主导作用。
首先,路局安监室要加大现场检查监督力度和安全管理力度,同时加大事故的查处和问题整改督察力度。其次实行人员统一调配,工作统一部署和活动统一组织,从而使得安全监察工作在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气氛中规范进行。
第二、调动检查队积极性,充分发挥检查队的自身优势。
检查队贴近现场、熟悉情况,很多安监人员又有以前的工作经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激励约束措施,调动检查队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指标,加强检查队对现场安全的日常检查监督。另一方面,强化检查队对施工、中间站调车、货物装载等关键部位的监控。
二、加强人员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在安全问题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被取代。人可以通过对设备的正确使用、通过排除故障等不安全因素来保障列车安全运行,还可以通过研究、学习,不断提高现有系统的安全水平。但是,人同样存在着生理、心理和技术素质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也常常会有失误,从而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消极的影响。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也都表明,人往往是铁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此,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人员管理,全面提高铁路职工整体素质。
1.进行职业适应性检查,严把入门关铁路职业适应性检查的项目通常包括:作业能力检查、识别能力检查、判断能力检查、注意力分配检查、机敏性检查、高速适应性检查,以及性格、兴趣、意志力和生活调查、目标调查等。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对行车人员就职前进行职业适应性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任用,是各国铁路部门的通行做法。英国规定,对于这项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和铁路监察人员都无权干涉。日本规定,铁路部门中与行车有关的职工必须进行职业适应性检查 ,并且每隔两年还要定期检查一次。俄罗斯铁路各铁路局则都建立了劳动心理和职业选择中心,对主要行车人员进行职业测试,将不适宜承担这类工作的人员进行工种调整。他们曾经对发生责任事故的机车乘务员进行过测试,发现其中43%的乘务员在心理素质方面本来就不适宜从事这一职业,他们的主要缺陷是:过分自信,责任心不强,对复杂的情况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反应迟钝等。因此,我们国家也应切实对铁路职工和准备从事铁路运输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适应性检查,尤其应该对客货列车司机等行车环节上的关键人员进行上岗前和上岗后的检查,从而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
2.加强职工培训,建立现代化培训基地
强化职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是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率的一个重要举措。调查中发现,当前大部分铁路职工的安全相关知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安全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而且,在新录用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铁路基础知识和安全相关知识更是极其欠缺。比如,铁路每年都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安置转业军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录用之前根本就没有铁路相关从业经验,对铁路运输安全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所以,一方面,一定要加强对新录用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这部分从业人员,不仅要制定符合实际、合乎规律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规划和工作计划,保证培训时间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而且还要特别重视加大对其培训成绩的考核力度,使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做到保质保量。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对现行铁路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尤其在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后,更要专门组织人员对其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研究,不仅要弄懂其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而且要对其利弊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尽量取长补短、防患未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和各种模拟装置,建立一批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培训基地,在技术更新、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今天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要增加教育投入,一方面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进行铁路高等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还要依托其师资、设备、场地、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一批固定的铁路现代化培训基地,为铁路当前人才的培训和未来人才的储备创造条件。其次,要不断充实站段、车间的自我教育、自我培训能力,不断挖掘铁路一线职工中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基层车间、班组的职工进行现场培训,并使其制度化,从而真正提高铁路职工的整体素质。
3.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
制定奖惩措施和奖惩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各国铁路部门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共同做法。例如,俄罗斯铁路部门就成立了“苏联铁路安全基金协会”,协会宗旨在于加速解决保证行车安全的科学技术,提高铁路员工的职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在法律和物质方面予以帮助,表扬先进工作者,并对卓有成效者发给奖金和证书。我国铁路各级部门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既是对铁路职工的约束,也极大地调动了铁路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各铁路局、站段都制定了适应本单位特点的激励机制,既包括收入、报酬方面的物质激励,又包括授予劳动奖章等方面的精神激励。但是,这些激励往往只是把安全作为一个方面包括进去的,而专门针对铁路安全方面的激励机制还很不完善。安全是铁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应当设立专门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以引起广大铁路职工的重视,调动其维护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制定相应政策,对防止了重大、大事故的人员,可考虑发给本部门和国家奖章,并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对终身或长期为铁路工作而且未造成事故的职工,应授予较高级别的荣誉奖章,并给予物质奖励。
上一篇: 高速公路安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