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因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建筑工业化程度高,空间利用率大,节省投资等优点,而被投资者大量应用。但钢结构建筑抗火性能差的特点也非常明显。钢材虽是一种不燃烧的材料,却是热的良导体,极易传导热量。钢材在温度超过300度以后,屈服点和极限强度显著下降,达到600度时强度几乎等于零。科学试验和实例都表明,未加保护的钢结构在火灾情况下,只需0.25小时,自身温度就会上升到540度以上,致使构件本身扭曲变形,导致建筑物坍塌毁坏,变形后的钢结构也无法修复使用。2005年8月2日,安徽马鞍山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冰淇淋厂一钢结构冷库发生火灾,此库房为高24米、长80米、跨度30米的钢结构建筑,由于被火灾烘烤,发生垮塌,导致三名战士光荣牺牲。众所周知,美国“9.11”世贸中心大厦倒塌,其中一条主要原因是钢结构受大火烘烤导致失去强度和承受能力。血的教训,历历在目,也使得做好钢结构建筑的消防工作意义重大。
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钢结构表面喷涂防火涂料;用现浇混凝土作外包层;钢构件内充水(水套)、屏蔽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钢结构表面喷涂防火涂料。
笔者结合钢结构防火涂料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一、钢结构防火涂料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种选用不当。目前市场销售的防火涂料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分为B类(薄型)和H类(厚型)。从理论上说,将防火涂料覆于基材表面,其耐火性能即大为提高,被保护基材就不会受火焰的侵袭。但事实上,因防火涂料的组份、理化性能及防火阻燃性能指标不同,其适用对象也不同,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B类薄型涂料可适用于结构需要暴露、荷载量要求苛刻的钢结构建筑,如展览馆、大型超市等公共场所;H类厚型防火涂料可适用于隐蔽工程、不影响建筑整体美观的生产厂房或库房。一些使用单位不按照使用基材的种类、施用场所的环境特点或使用对象的耐火要求来选购防火材料,而是购买同一品种施涂于不同的基材,将防火涂料当成了一般的油漆涂料,其结果不但达不到防火要求,而且耗资耗时,隐患依存。
(二)防火处理方法不当。虽然防火涂料可用喷涂、抹涂、辊涂、刮涂或刷涂等方法进行施工处理,但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不论是薄涂型(超厚型)还是厚涂型防火涂料,在施工时均采用刷涂方法对钢结构表面进行防火处理。实际上,为了美观和效果,薄型与厚型防火涂料在防火处理方法上具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薄涂型防火涂料的底涂层(或主涂层)宜采用重力或喷枪喷涂,其压力约为0.4Mpa,局部修补和小面积施工,可用手工抹涂。面层装饰涂料可用刚涂、喷涂或滚涂;厚涂型防火涂料宜采用压送式喷涂机喷涂,压力为0.4—0.6Mpa,喷涂施工应严格分次完成,必须在前一遍干燥或固化后,方可再涂后一遍。
(三)施工队伍素质偏低、施工质量差。目前,对钢结构施工单位资质认定无市场准入制度,只要有钢结构施工许可证便可承接钢结构防火涂料工程,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要是农民工、下岗务工人员等,多数未经上岗培训,不懂喷涂技术,随意估算涂层厚度,不按程序作业,施工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喷涂层太薄,根本达不到防火要求;二是选型不当,往往把薄涂型,尤其是超薄型涂料用于要求2h以上耐火极限钢结构上,把技术性能仅能满足室内的膨胀型防火涂料用于室外,失去防火保护作用;三是以假乱真,张冠李戴。实际检验中发现,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将面漆当防火涂料使用。
(四)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目前,市场上防火涂料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比较混乱,特别是在防火涂料的生产、销售、施工过程中,少数厂家为了减少成本,降低原材料等级,改变配方,用其他厂家的涂料送检领取批文,而且市场销售环节缺少监管,生产出来的产品打着合格产品的牌子违法流入了市场。少数施工单位利用建设单位对工程防火重视不够,缺少现场施工质量检测手段,监管不到位,工程验收没有严格标准等不足,在施工中作假,以次充好,特别是对涂层前防锈处理,底层刷涂时往往减少作业工序,并将劣质产品用在防火工程上,或者施工单位利用“瞒天过海”形式,在钢结构的表层喷涂质次价高的产品,使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五)检测机构执行标准不严格。目前消防部门在对工程竣工验收前一般要求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对防火涂料进行检测,但检测部门往往受利益冲突,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在抽检点、数量、涂料品种、涂料厚度方面存在一些误差,有的甚至出一些假报告,反而导致在验收过程中对消防监督机构起“误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