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后型安全管理
事后型管理是一种被动的对策,即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进行整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一种对策。这种管理模式遵循如下技术步骤:事故或灾难发生一调查原因—一分析主要原因—,提出整改对策—一实施对策一进行评价一新的对策。
2.预期型安全管理
预期型模式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对策。显然是现代安全管理和减灾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是:提出安全或减灾目标一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找出主要问题一制定实施方案一落实方案一评价一新的目标。
3.技术性管理原则
对生产系统的危险、危害实施采取如下技术对策: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冗余性原则;闭锁原则;能量屏障原则;距离防护原则;时问防护原则;薄弱环节原则;坚固性原则;个体防护原则;代替作业人员的原则;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
4.系统学管理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
(1)系统整体性原则系统的整体性由六大属性确定,目标性、边界性、集合性、在机性、层次性、调节性和适应性。安全管理的整体性要体现出明确的工作目标,综合地考虑问题的原因;要动态地认识安全;落实措施要有主次,能适应变化的要求。
(2)计划性原则安全对策要有计划和规划,要有近期的、长远的目标。工作方案、人财物的使用要按规划进行,并有最终的评价,形成闭环的管理模式。
(3)效果性原则安全对策效果的好坏,要通过最终的成果指标来衡量。由于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安全工作的成果既要考虑经济资产,又要考虑社会效益。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的效果性,是落实安全减灾措施的重要前提。
(4)单项解决的原则在制定具体事故预防措施时,问题与措施要一一对应,有主次、有轻重缓急。使事故隐患的消除落在实处。对于老大难问题,应逐步地考虑整治,一年一步,不能急于求成。
(5)等同原则根据控制论原理,为了有机地控制,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与可靠性不应低于被控制系统。在安全上,安全系统或装置的可靠性必须高于被监控的机器和设备系统。要实现安全管理上监察、审查及否决权制度,安全理论、技术方法、安全人员的素质不应低于被管理的对象。
(6)全面管理的原则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要进行全面管理,即党、政、工、团、职能部门一起抓。只有调动起全员的安全积极性和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事故的防范才可能有更高的保证。
(7)责任制原则各级部门和企业应实行安全责任制,首先部门和企业的第一把手应负主要责任,所有其他业务部门也同样负有责任,对违反职业安全法规和不负责的人员应追究刑事责任。只有将责任落到实处,安全管理效果才能得以保证。
(8)精神与物质奖励的原则应用激励理论,对于期望的安全行为给予正强化,即采用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激发安全减灾积极性,促进工业安全减灾。
(9)批评教育和惩罚原则同样是利用行为科学中的强化理论,对不安全的行为进行负强化,即进行批评教育和经济与职务上的处罚。应用这一方法时,需要注意时效和客观的问题。
(10)优化干部素质原则随着科学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更新安全队伍的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懂得技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系统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机工程、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安全干部的选择要重视德才兼备。
5.系统模式管理法
鞍山钢铁公司的“0123”管理法、扬子石化的“0457’’管理法、济南钢铁公司的“12345”管理法、抚顺西露天矿的“三化五结合’’管理模式等。
6.“四全”安全管理
全员:从企业领导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和实习人员)都要管安全;全面:从生产、经营、基建、科研到后勤服务的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抓安全;全过程: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始至终地做安全工作;全天候: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环境,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总之,“四全”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在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同时要注意重点环节和对象。如全员管理中什么工种、人员最重要?全面管理中什么车间和部门最重要?全过程管理中哪个环节最重要?全天候管理中哪个时期最重要?对于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由于管理层次相对比较多,一般有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且生产范围广,产业分工繁杂,经营立体多元化,实施有效的“四全”管理更显重要性。7.人流、物流定置管理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在车间或岗位现场,从平面空间到立体空间,其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的位置要规范,要进行科学的物流设计,实现文明管理。